本书研究了教育公平对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和社会排斥的影响。研究我国义务教育、教育投入水平、城乡二元教育、教育差距以及教育资源的配置状况在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和社会排斥的过程中发生作用的因素、机制和路径。本书主要分了三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教育公平的文献和理论,教育公平克服收入差距和消除社会排斥的要素和机制;第二部分论述了城乡二元义务教育公平问题,并以吉林省延边州为例,论述了教育公平对收入差距作用的因素、机制和路径,提出调整教育结构、改革农村教育、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办学、调整地方教育政策制定的价值取向等对策。第三部分论述了教育公平和社会排斥的辩证关系,主要针对流动儿童和城市贫困家庭儿童提出了建议。第一,消除制度性障碍,铲除户籍制度对流动儿童的不利影响。第二,从国家层面,合理分配教育资源。政府一方面要加大教育投入;另一方面,也要平衡各类学校的教育投入。要有针对性地对贫困地区和教育资源薄弱的学校倾斜。缩小差距,构筑公平的教育环境。第三,完善教育救助制度。要完善加大对贫困家庭的教育救助,不仅是义务教育阶段,也包括非义务教育阶段。第四,贫困家庭也要自强。除了经济状况,父母的观念和行为对孩子影响巨大,决定孩子是中断学业,还是进入到更高的社会阶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