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研究与现代大学管理-美国院校研究模式研究与借鉴

作者蔡国春
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3-01

特色: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至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领先世界各国*早跨入了 “大众高等教育”的门槛。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美国大学遭遇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管理问题和竞争压力,直接引发了一场史称“高等教育管理革命”的变革。这场变革的核心在于探索现代大学的管理模式,促进高等学校管理的科学化。“院校研究”(Institutional Research.IR)正是从这时开始正式登上美国高等教育的历史舞台,并逐渐成为美国大学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成为现代高等学校管理科学化的一种手段与象征。 “院校研究”是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的专门术语,在我国曾被译为“机构研究”、“学院研究”等。在中文文献中,“院校研究”术语的引入始于20 世纪80年代。从90年代初开始,我国学者开始正式关注这一领域,时至今日,国内对于“院校研究”的研究热情和实践兴趣正在与日俱增。 本书所要回答的问题是:(1)院校研究是什么,不是什么?它对现代大学管理有什么样的作用和功能?(2)院校研究的性质与功能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实现这些功能需要哪些因素作为保证?(3)院校研究在美国大学管理中的应用是否值得我们借鉴?我们能否借鉴?我们应该如何借鉴? 围绕上述问题,本书得出的基本结论是:院校研究是在一所高等学校内部进行的,是研究者基于本校情境、针对学校管理与运行中的实际问题所做的分析与咨询研究,是高等学校为改进本校管理决策和运行状况而设定的一个专门实践领域。院校研究对于现代大学管理具有两个方面的功能:(1)提供数据信息服务;(2)提供决策咨询服务。院校研究功能的实现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因素:(1)研究本身的方法论基础。即院校研究的有效性。它要求院校研究必须遵循一般科学研究的程式,采取科学的方法系统地收集数据、分析数据、解释信息、提供研究报告。(2)“研究”与“决策”相结合的体制保障。即咨询服务的直接性。这取决于高等学校内部的“研究者”与“决策者”之间的有效沟通,它依赖于一个良好的“组织设计”。美国院校研究的成功实践正是在于这两个方面的因素都得到了较好的保证。而我国既往的类似实践之所以难有作为的“症结”也正在于此。 美国大学管理中的“院校研究现象”是值得我们重视并加以借鉴的。在中国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市场化的进程中,为了提高我国高等学校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为了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迫切需要借鉴美国院校研究的经验与模式。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1)解构高校管理者 “以经验为基础”的传统管理哲学,建构“以科学理性为基础”的现代大学管理理念;(2)检讨我国高校高教研究机构的功能定位,更新高教研究所(室 )的组织设计,为有效开展院校研究实践提供制度保证;(3)加快我国高等教育数据资源建设步伐,发展校际数据共享关系,建立能够满足院校研究需要的院校数据资源库;(4)将“院校研究”纳入到高等教育学研究生教育视野,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管理博士(EdD)、硕士(EdM)专业学位制度,培养能够胜任院校研究工作岗位要求的专业人才;(5)成立全国性院校研究专业组织,以此推动我国高校院校研究实践的开展,提升研究人员专业化水平。 全书除前言和结语外共十三章,可分为五个部分。**部分(前言和**章):选题的缘起和国内研究进展述评;第二部分(第二、三章):院校研究的概念与历史;l第三部分(第四至七章):院校研究的功能及其实现条件;第四部分(第八、九章):院校研究的过程、程式及其应用;第五部分(第十至十三章及结语):我国推进院校研究实践的问题探讨。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