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泣的百合——三毛死于谋杀?

作者张景然
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1-01-01

特色:
作者的话 怀念三毛   2001年1月4日,三毛辞世10周年祭日。   我把《哭泣的百合――三毛死于谋杀?》一书作为*诚挚的纪念,献给冥冥之中的三毛和她的千千万万个读者。   也许有人会说,三毛都已经去世10年,再来谈三毛之死,会使三毛的在天之灵不得安宁。   也许有人会说,三毛已经过世那么久了,现在来追究她的死因,除了徒增伤感之外,并没有多大意义。   便我不这样认为。我同意台湾《联合报》记者、作家、与三毛相交相知逾10年的痖弦的看法:   "纪念三毛*好的方式,还是去研究她的作品;而正确地判断她的死因,也应该是研究三毛文学的一个重要角度――从人去理解作品,本来就是讨论文学的方式之一。"   尽管一段时间以来,我曾多次企图"强迫"自己去相信台湾警方的所谓三毛"因病厌世"的死亡报告,但怎么也做不到。   作为三毛及其作品的研究者,在深入而广泛地调查与研究过程中,我发现了三毛之死的诸多疑点――种种无法解释的疑点。这些疑点,连台湾警方也难以自圆其说。   1991年1月8日,台湾《今日晚报》援引三毛的母亲缪进兰女士的话说,三毛既不像自杀,也不像他杀,她的死亡原因是一团谜。如果一定要作出解释,只能说是"自然冥归"。   但这"自然冥归"只不过是一种无可奈何的解释。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文学研究专家古继堂先生说:"缪女士的话语的重心还在于否定三毛自杀的可能,但又没有他杀的明显根据。缪女士并不是凭空否定女儿是自杀而死的,她对自己的观点提供了较充分的事实根据。"   缪女士不相信女儿是自杀的,有以下几个客观环境的判断: **,   放在浴室里的点滴吊架离地只有160公分,垂吊后脚尖踮直,轻易可着地面。第二,病房门是虚掩着的,一推可开,丝毫没有自杀的蓄意准备。第三,丝袜没有拉扯迹象,只是松松地挂在脖子前。   缪女士说:"连医生、检察官都觉得奇怪,没有看过这样毫无病理因素的死亡。"   三毛的大弟弟陈圣也对警方"因病厌世"的说法提出质疑:三毛因病厌世的传说,实不足采信。三毛思想不同于一般人,病痛非轻生之因。   不相信三毛自杀的,不仅有三毛的亲人,还有对她非常了解的多年好友痖弦和作家李昂等人。   在三毛辞世3周年时,痖弦在《百合的传说――怀念三毛》中写道:   ……像她那么一个乐观奋进、充满生命力的人,一个在作品和实际生活中歌颂、鼓舞人生意义的人,一人到处鼓励别人勇敢活下去的人,怎么可能用自杀的方式结束她自己的生命?……根据我的观察,三毛过世前半年,她的人早已经从荷西之死的哀伤中站了起来,苦难的磨炼,使她更成熟、更坚强,人生观也更积极。这个阶段,是她对写作和生命*有信心的时候,也是她人道主义和热情*昂扬的时候。虽然长期的劳累影响到她的健康――她失眠,但绝对影响不了她的意志。这个时候,她没有理由自裁。   在同一篇文章中,痖弦坚持认为:   生死是人生大事。死亡是生命的结束,也是生命的*高完成。三毛的死,至今是个谜人。我认为揭开这个谜,把真相原委弄个清楚,对三毛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太多人热爱她的作品,太多人喜欢她的为人,三毛鼓励过那么多的人,而她竟然"自杀"了,这对很多人造成困惑、打击甚至伤害,误认为三毛所说的和所做的不一致,她要别人乐观,但她自己反而寻短,这不是欺骗大家的感情吗?这种怀疑,无形中损毁了三毛在很多人心目中的美好形象。   痖弦气愤地写道:   ……把三毛的死解释成自杀是对她的不公平,甚至是对她人格的一种污辱……现在谈论这个问题并不是追溯什么责任,我只是想为我的老友讨一个公道,还她一个正确的形象。我认为三毛的作品和人格是绝对一致的。把她的死解释成自杀,是一种轻率、不负责的认定。   痖弦*后呼吁:   我希望更多爱三毛的朋友,文学界人士甚至心理学家们一起来支持这个论点。   处于当时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环境,痖弦对三毛后期的闪光的思想内核不会有更多的了解,尤其是对三毛三次大陆行知之不多,所以他出于一个记者、作家的良好愿望,认为"三毛是因为过于操劳而死的,是为了她的文学事业、她的朋友,为了社会公益,心力交瘁而死。"   现在,拨开笼罩在三毛身前身后的层层迷雾,回头来看三毛之死,会更真切,会更清楚。当时,人们并不知道或不甚清楚三毛对中华民族和伟大祖国的爱是那么炽热,那么赤诚,那么坚定;当时,人们并不知道或不甚清楚三毛是那么强烈地希望"两岸统一",希望"两岸人民团聚","不要再分离了"。   历史教人不要盲从,教人学会思考。在历史上,有多少安全是在若干年后才水落石出,真相大白!   如果三毛不是死于自杀,确确实实不是死于自杀,而硬被冠以"因病厌世"、自缢身亡,那岂不是对三毛太不公平!经过大量地求证与研究,我终于可以在三毛辞世10周年之际,向我深深挚爱的三毛和千千万万深受三毛的读者奉上这本《哭泣的百合――三毛死于谋杀?》。不知遥在天堂的三毛是否含泪而笑……   亲爱的读者,也不知您会怎么想?

三毛走了,一别竟以10年。她是一个神秘的精灵--生前死后。生,为人们演绎神奇;死,让人们如撞迷雾。警方判定三毛“因病厌世”,漏洞百出、疑点重重;媒体疯狂报道三毛“自缢身亡”,分散了人们对真相的关注。许多人不相信三毛会自杀,“她还有很多事情没做完,个人的事情,父母的事情,还有两岸的事情”…………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