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
本辑为北大知名教授学术访谈的精选集,既有深刻的学术思想,又有独特的学术体验。围绕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学术转型与学术创新这个主题,张扬“商略旧学、融会新知、兼容并包、思想自由”之理念。
本辑/为北大知名教授学术访谈的精选集,既有深刻的学术思想,又有独特的学术体验。主题/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学术转型与学术创新。理念/商略旧学、融会新知、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片断: 问:您即将出版的《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一书中以章太炎、胡适为中心讨论中国传统学术到现代的转型,这种写作方式似乎与以往这方面的著作不太一样,您为什么要选择这两个人? (陈平原)答:我不想做成教科书式的通论性质的著作,那种“全面”只不过是整理已有的知识和成果,我相信真正精深的研究是建立在个案研究的基础上的。章太炎、胡适无疑属于两代人,现代学术建立的基础是由晚清和五四两代学者共同构成的。他们之间有精神上的联系,也有学术的传承关系,而他们之间的区别也是很明显的,这种差异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学术转型期“承上”与“启下”的两代学者之间的隔阂。同样重要的是,“旧的”章太炎与“新的”胡适之只是问题的一方面,章太炎对新知识的吸收和胡适对传统文化的探讨都是必须予以极大关注的。章太炎与胡适各有家法,但并非水火不相容,他们之间经学、子学方法之争以及章太炎对官学私学的思考都传递着新旧知识谱系碰撞、交融的痕迹。在我的小说史研究中,比如《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我注意的也是新旧小说之间的微妙的关联和转换,我觉得历史中的这种信息更有意味。我不太欣赏“分而攻之”的办法,因为那会掩盖掉许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