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七章。第一章简要的介绍了互花米草的生物学特征、分布状况以及危害;第二章结合国内互花米草的已有研究成果以及对10省市26个样点的实地调查,分析了沿海各省市互花米草的引入历史和分布状况;第三章针对我国沿海不同地区互花米草的株高、基茎、节长、生物量的等生物学特征进行实地调查并分析地区差异,依据生物学特征对中国沿海岸互花米草的分布进行了聚类分析,研究了重要环境因子包括PH值、盐度、经度和纬度对互花米草生长特征的影响;第四章结合国内研究成果以及在北海地区开展的互花米草入侵对植物、动物以及经济的影响,分析了互花米草入侵对生物多样性、物质能量循环以及经济的影响;第五章从互花米草扩散、表型特征以及种群遗传学角度出发,探讨了互花米草的入侵机制;第六章总结了国内外已有的互花米草控制技术方法,并对一些已经取得的成功案例进行了分析总结;第七章展望了我国互花米草防控管理需要采取的方案和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