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周兴旺 |
出版社 | |
出版时间 | 2006-04-01 |
特色:
为什么要把日本人当作假想敌? 日本人对中国人的兴趣已经持续了有四百年之久,今天的热度仍然不减。作为中国人,我们就不应该想一想自己的态度吗,难道非要等到炮舰上门、兵临城下,再来确立“真想敌”,那个时候后果会怎样,不是很容易想象吗? 日本人是可怕的敌手,谁轻视或漠视他的存在,都将付出血的代价。一部中国近代史,大半部分就是中国人与这个岛国种族的生死纠缠。 本书是一本从文化学的角度研究日本国民性的作品。作者博采众家之说,分析了形成日本民族凝聚力的原因、日本民族性格和心理特点、日本人的亚洲政策形成和重点所在、日本的国家战略和国民状态、以及中日关系的前景等。本书作者既严厉斥责了日本民族的霸道逻辑和野蛮根性,也充分肯定了其锐意进取和奋力争强的意识,对于中国人来说,日本这个咄咄逼人的邻居*大的价值就是:它是一面镜子,其成败得失都可资中国人镜鉴。 四百年来,日本人一直把中国作为假想敌反复研究、琢磨,早期日本对华侵略的思想、方略的设计者并不是在朝的政府官员,而是在野的民间学者、文化人。中国人为什么不可以把日本作为假想敌研究?早在1928年戴季陶在《日本人》一书中就大声疾呼中国人加强对日本的对策研究。中国的学者应该用开放的心胸去剖析日本,尤其要对日本的国民性下苦功夫研究,“思想上的闭关自守”和“智(知)识上的义和团”使得中国从近代以来不断受气挨打,付出了血的代价。 本书就是一本从文化学的角度研究日本国民性的作品。作者博采众家之说,分析了形成日本民族凝聚力的原因、日本民族性格和心理特点、日本人的亚洲政策形成和重点所在、日本的国家战略和国民状态、以及中日关系的前景等。本书作者既严厉斥责了日本民族的霸道逻辑和野蛮根性,也充分肯定了其锐意进取和奋力争强的意识,对于中国人来说,日本这个咄咄逼人的邻居*大的价值就是:它是一面镜子,其成败得失都可资中国人镜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