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
《逍遥游》是反映庄子哲学思想的重要代表作之一,把它放在《庄子》的首篇,亦可见其重要性。 何谓“逍遥游”?唐代学者陆德明说:“闲放不拘,怡适自得。’(《经典释文》)清代著名治庄学者王先谦对此又做了比较明确的诠释:“言逍遥乎物外,任天而游无穷也。”(《庄子集解》)天,指人的自然本性。意思是说:顺应天性,不受外物牵累,自由自在地悠游在广阔的天地间。王先谦又说:“无所待而游于无穷,方是《逍遥游》一篇纲目。”“无待”即不依赖客观条件。庄子认为,只有“无待”,方能“游于无穷”。为了阐明此种哲学思想,他并非是用抽象的道理来说明,而是用鲲鹏、鹭鸠、蜩、列子等不同的鲜明形象,生动地阐发这种无为逍遥的哲理。庄子认为,鲲鹏展翅九万里,蜩与鸳鸠“决起而飞”,列子“御风而行”,皆“犹有所待”,只有物我两忘,超脱一切功利目的——“无己”、“无功”、“无名”的“至人”、“神人”、“圣人”,即得道之人,方能“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 事实上,人处世上,有许多说不尽的烦恼和痛苦。正如苏轼所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水调歌头.丙辰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