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
我生长在广州的城北越秀山脚,从前叫观音山,山脚下是贫民窟,广州人称这一带为“小北”。在我十五六岁的时候患了一场大病——严重的伤寒症,有很长一段时间卧床不起。穷街坊们自发地轮流来护理我,还送来牛肉汁、“五更蛋”等食物给我补充营养。我还依稀记得,有一天,狂风暴雨,对面的房屋崩倒而发出的一声巨响,我条件反射,以为自己家的泥砖屋要倒塌了,已经几个月没有下地的我居然一跃而起,跑出去逃命,病就这样好了,也突然发现街的东面建起了一座中山纪念堂(1931年)。1987年,我特意去寻找自己的出生地——大石街二巷,可是历史的变迁使大石街面目全非了。小时候我家太穷,没机会留下照片,满头白发的我终于可以在此地留个影了。可是,大病时帮助过我起死回生的穷街坊还在世吗?在世上什么地方呢?……只有中山纪念堂的圆顶可以作为历史的坐标,帮助我去寻找儿时的回忆……小石街位于我出生的大石街附近,母亲改嫁后曾住在这儿。在那个年代,改嫁是一件极不光彩的事情,改嫁的母亲与前夫的孩子,在外人面前不能以母子(女)相称。而那个本来答应抚养我和廖冰长大成人的母亲的后夫,却在母亲改嫁过去后翻脸不认账,我只能偷偷地到这里看望母亲。小时候的我始终不明白,为什么男人就可以三妻四妾?男人丧偶就可以名正言顺地续弦?为什么女人丧夫就得守节?为什么改嫁就得遭人白眼?为什么前夫的孩子要被歧视地称为“油瓶仔”?我这个在家人、在街坊邻里眼中挺乖的孩子,潜意识里却埋藏着将来要爆发的扫荡人世间不平的雷霆万钧之力。P10-P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