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
这幅画作于1889年9月。大约在8月,凡·高在圣雷米**次发病。这一次发病比他在阿尔的发病情况更为严重,恢复得也非常缓慢。有六个星期他不曾离开房间,甚至不到花园里去。当他终于开始画画时,他就在房间里画。9月,他写信告诉提奥’,他画了两幅自画像。一幅是苍白而干瘦、手拿调色板的自画像,另一幅即《有蓝绿色漩涡背景的自画像》。凡·高把这幅自画像看做是自己神志正常的标志,同时暗示自己要恢复信心。他把它寄给提奥时说:“我希望你能看出我的面孔比过去平静得多了。”他叫提奥把它拿给毕沙罗看,让朋友们了解他现在的精神状态。当他回到北方时,又从提奥那里将它取走,把它带到了奥弗。这幅自画像,以其纯粹与真实感获得了无法抗拒的感染力。在一片冷色调的银灰、银绿和蓝色的和谐背景之下,人物的头部犹如一团燃烧的火焰。目光坚定,面孔冷峻。然而面部刺目的绿色和须发的红色相互抵触,表达了一种被压抑着的激情。冷色调的、躁动的背景,暗示出画家本人不稳定的状态。整齐的西装、背心和系到脖颈的衬衣,以及看似沉着、镇静的端坐姿势,同样具有一种象征的意味。画面上色彩对比强烈,笔笔并列,不相交融,这是凡·高基于颜色固有的表现力而发明的一种新的肖像画法。温迪-贝克特嬷嬷评说:“这是画家真实的面孔:粗硬的红色胡须,郁闷的嘴,眉棱角高耸的双眼。他是在蓝色混沌世界的涡流裹挟下勉强存在的一个个体。他的面部也许是够坚实,但他的衣物在那些线条的旋卷、争夺与分崩离析中丧失了自我,向我们显现出一个精神备受折磨,而且正在经受苦难的人对世界的感觉。”她进一步分析凡·高在一个月之内创作的两幅自画像说:“丽幅画都因其镇定、庄重的描绘以及对于画家虽然身处艰难但依然坚韧刚毅的表现而闻名于世。对比色的圆熟运用,敏感的描绘,以及成熟的笔法控制,呈现出一颗画家饱受磨难但绝对超越凡俗的心灵。”(《绘画的故事》)罗伯特·休斯评说:“在1889年的自画像里,瘦削的面庞从蓝色漩涡的背景中冰冷地凝视着,使得自画像的自我检视达到了伦勃朗以来未有的高度。”(《新艺术的震撼》)P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