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李津/国别:中国大陆 |
| 出版社 | |
| 出版时间 | 2006-07-01 |
特色:
意识和潜意识具有操纵人类命运的巨大能力,这种能力也毫不例外地在每一个女人身上体现。传说,有个勤奋好学的女裁缝,一天去给法官缝补法袍,她不但缝补得很认真仔细,还对法官穿的法袍进行了改装。有人问她其中的原因,她解释说:“我要让这件袍子经久耐用,直到我自己作为法官穿上它。”心想事成,这位裁缝后来果真成了一名法官,穿上了这件袍子。相信自己能够成功,往往就能如愿以偿,这是人的心理在起作用。人的心灵有两个主要部分,就是意识和潜意识。当意识做决定时,潜意识则做好所有的准备。换句话说,意识决定了“做什么”,而潜意识便将“如何做”整理出来。意识就好像冰山浮出水面上的一角,而潜意识就是埋藏在水平线下面很大很深的部分。有人还用科学术语比喻:人体的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就相当于电脑的“硬件”,意识就是这部无比精密电脑的“操作者”,潜意识就等于电脑的“软件”。读了这些生动的比喻,你就会明白意识和潜意识其中的关系和奥秘。我们从古今中外许多科学家身上发现,他们的成功之路虽然各有不同,但在善于运用心理的力量这一点上却是相同的。难怪人们把心理活动称为人的自动引导系统。一个人如果下定决心做成某件事,那么,他就会凭借意识的驱动和潜意识的力量,跨越前进路上的重重障碍,成功也就有了切实可靠的保证。幸福也是如此。被称为新工业之父的亨利·福特,年轻时在一家电灯公司当工人。有一天他突发奇想,产生了要设计一种新型引擎的意识,他把这个想法告诉妻子,妻子对他的发明研究很支持,还鼓励他说:“天下无难事,你就试试吧!”妻子还把家里的旧棚子腾出来,供他试用。福特每天下班回到家里,就钻进旧棚子里做引擎的研究工作。冬天旧棚子里很冷,他的手都冻紫了,浑身冷得发抖,但他们还坚定自己的信念。他对自己默默地说:“引擎的研究已经有了头绪,再坚持干下去就能成功。”亨利·福特充分调动了自身的自动引导系统,在旧棚子里苦干了3年,这个异想天开的稀奇东西终于问世了。1893年,亨利.福特和他的妻子乘坐着一辆没有马的“马车”,在大街上摇晃着前进,街上的人被这景象吓了一跳,有些胆小者还躲在远处偷偷地观看。从这一天起,这个对整个世界都产生深远影响的产品,就在亨利·福特的心理驱动下诞生了并成为影响人类生活和社会结构的新型产业,而且促生了新的工业化模式。后来,亨利。福特决定制造著名的V8型汽车时,他要求工程师们在一个引擎上铸造八个完整的气缸。工程师们听了都直摇头说:“这不可能。”福特命令道:“谁不想干,就走人!”工程师们谁都不愿失业,只好照着亨利·福特的命令去做。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所以谁都没有把成功输入自己的心里,这样成功也就被他们闲置起来。6个月过去了,研究毫无进展。亨利·福特决定另外挑选几个对研制V8型汽车有信心的人去完成。他坚信人一旦有了稳操胜券的心理,并能为这一目标不懈努力就有了希望。新挑选的几个工程师经过反复研究,忽然问好像被一股神秘的力量“击中”,终于找到了制造v8型汽车的关键技术。是什么令V8型汽车从无到有?是什么令这“不可能”的设想奇迹般的成功?这就是心理的无形力量在起作用。心理意识虽然是极小的“已知能量”,而其潜意识却在大脑细胞内匿藏着很大很大的潜能。从以上故事中,我们就会明白,人的心理具有操控人类命运的巨大能力。如果在心里制定一个目标,个人就会为实现这个目标而行动起来;如果我们在心里下达一个指令,潜意识就会认真去执行这个指令。所以说,一个人想成功,就可能成功;想着失败,就会失败。一个人期望的多,获得的也多;期望的少,获得的也少。成功总是产生在那些有了成功心理的人身上,失败植根于那些不自觉地让自己产生失败心理的人身上。一个女人要想获得幸福也是如此,一个女人总想着幸福,就会幸福;总想着不幸,就会不幸。P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