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
耶稣基督的十四站苦路 “神的国近了,你们当悔改。”---耶稣 公元l世纪,当罗马人统治之下的犹太人正沉浸于宗教狂热和政治不满的氛围中时,拿撒勒的耶稣已经开始传播他的教义了。耶稣生于耶路撒冷南部的伯利恒,他以“神的国近了,你们当悔改”为口号,三次进入耶路撒冷传播天国福音。然而他的信念难以避免地激怒了统治者,耶稣被逮捕并以猥亵神明之罪审讯,继而被引渡给罗马总督庞修斯·比拉多,后者判定将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在耶路撒冷哭墙的旁边,有一条“苦路”,相传就是耶稣被士兵押去十字架所走的路。据《圣经·新约》记载,在这条路上,士兵让耶稣穿上朱红色的袍子,戴上荆棘编成的王冠,并戏谑地称他为“犹太人的王”,戏弄过后又让他换上原来的衣服。在各各他(希伯来文中“骷髅地”之意),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受尽折磨而死,但是三天之后他便复活了,并在尘世间行走了40天,才升入天国。因此耶路撒冷被基督教徒视为耶稣受难、复活的圣地和基督教会的诞生地。这之后基督教广泛传播开来,并在公元3世纪古罗马帝国经历“令人困扰的一个世纪”之时获得了迅猛的发展。公元312年,甚至罗马帝国的皇帝君士坦丁也皈依了基督教,并于次年颁布《米兰敕令》,将基督教确立为帝国国教。而在公元335年,君士坦丁皇帝的母亲海伦娜太后巡游耶路撒冷,在耶稣墓地建造了圣墓大堂(也称“复活大堂”),以纪念耶稣的受难与复活。耶路撒冷又成为几乎整个西方基督教世界的精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