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
抓住再次的期望 如果经过努力,期望值没有实现,可以再修正一下自己所期望的目标,适当降低门槛,在这里需要提醒,千万不可丧失再次应有的期望。 李伟民是学电子的,毕业后,找到一家小型电子器件厂。他受不了工作乏味、无所事事,更不知道熬到哪一年才能出头。他一心想去跨国公司,就跳槽去了一家大型电子元件制造企业。 不到半年,他越来越感觉还不是自己喜欢的地方。因为收入还比较高,就挨到了两年合同期满。他总结:“做技术工作本身感觉还可以,但工厂太封闭,与外界打交道少,工厂不是自己喜欢的工作环境。他认为自己性格内向,不适合做销售。可那些同事认为他的性格这么温和、有亲和力,为什么不去做营销!——他想是不是自己的感觉不对?他没有去做销售,而是去了一个广告公司做业务,做了3个月,经理说:我看你性格内向,不适合做业务,就让他写文案。 他那时对做业务很狂热,很不服气,就去了一家广告公司做业务。做了半年,觉得广告行业这么不容易做出名堂来。后来发现房地产业很红火,他找了3个多月,终于找到一家著名的房地产公司做营销策划。李伟民发现,自己的策划水平远高于他们,但与开发商,自己的上司、销售部门的协调却有难度。刚做了3个月,就离开了那家公司。 一次中学同学聚会,其中一个做律师的同学做东,一副成功人士的派头。李伟民又想,做律师需要对法律条文准确地理解和把握,自己应该比他更适合。于是李伟民去了一家律师事务所做助理。开始一段时间,每天的工作就是为债权人催债。他每天打电话,在电话中威吓那个债务人说:“再不付款就等着收尸吧!”以这样的口吻来追款。做律师助理本想学东西,但没有人教你任何东西。李伟民想长期这样下去不行,于是他刻苦学习一年,考了律师执照。等到自己做了律师才发现,业务从哪里来?这才是*关键的问题。再看看其他的律师——原来律师首先实际上是一个高级业务员。 我们每换—个新工作,以为自己适合,等到真正做这份工作时才发觉并不适合。所以我们总是感叹:为什么工作总是不如意?所以我们在做一份工作之前,一定要事先对这份工作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工作内容、工作性质如何?这样的工作内容、工作性质对人的性格和天赋有什么基本要求?也就是要知己知彼——既要了解自己,也要了解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