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
公元前329年,张仪到了正在招揽人才的秦国,受秦惠王的赏识,参与朝政。他以“连横”的外交政策,打破诸侯“合纵”抗秦的阵线,着实为秦惠王出了大力。纵观他的游说生涯,“阴阳捭阖”这一谋略,张仪算是运用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公元前313年,秦王想讨伐齐国,但又担心齐、楚间的“合纵”之盟,而引发实力强大的楚国出兵救齐。于是派张仪到楚国,这就是那一场史称割地“六百里”,而实际只让“六里”的“滑稽戏”。楚王受辱后大怒,恨不能得张仪肉而食之,后来以黔中之地向秦“换得”张仪,正想杀他消除心头之恨,不想张仪早就买通楚王的宠臣靳尚,靳尚又唆使楚王的宠姬郑袖向楚王吹枕边风。使得楚王不但不敢妄杀张仪,而且厚待张仪,还乐呵呵地向秦国送上黔中之地,以讨好秦国。张仪从楚国脱险之后,又重操旧业,凭借三寸不烂之舌,采取利用矛盾的方略,在诸侯国中搬弄是非,极尽破坏诸侯“合纵抗秦”阵线之能事。 张仪高高兴兴地离开楚国,马上到了韩国,对韩国游说道:“韩国的土地多是险恶的大山,生产粮食不多,国家没有储备够两年吃的粮食,士兵不过20万。泰国却有士卒百万。以韩国之力抵抗秦国,就像把千斤重的东西垂挂于鸟窝之上一样,必然没有幸免的可能!为大王打算。不如事秦而攻楚。既免去秦国进攻的灾祸,也取得了秦国的欢心,没有比这更好的计策了。”韩王果真糊里糊涂地同意了。 张仪楚国、韩国之行,风尘尚未落净,就又肩负秦王的使命东行齐国。他到了齐国,对齐王说:“搞合纵的人对大王游说,必定说齐国以‘三晋’(韩、赵、魏)为屏障,地广人多。兵强士勇,即使有一百个秦国,也奈何不得齐国。现在秦、楚已为兄弟之国,韩国献宜阳之地给秦国,魏国向秦国报效了河外之地,赵国割河间给秦国。 独大王你如果不听从秦国的,秦国就可以让韩、赵、魏三国进攻齐国。到时候齐想与秦国联合也不可得了。”齐王听从了张仪的话,倒向了秦国。 张仪又西去赵国,对赵王说:“大王联合天下之力以抗秦,秦兵不出函谷关已有15年了。大王的威势遍及山东六国(齐、楚、韩、魏、赵、燕)。我秦国很是恐惧,秣马厉兵、屯积粮草,不敢轻举妄动。但大王您做得太过分了,屡次威胁秦国。秦国虽然处于偏僻遥远之地,但对赵国心怀怨恨已有一段时间了。现在秦国的军队已驻扎在渑池。秦王让我先来通知您和您的臣子,现在楚与秦已为兄弟之国;韩、魏已成为秦国的藩臣;齐国已向秦国献上盛产鱼、盐的地方。如今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