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时尚里容易发呆-都市新博客样本

作者莫幼群
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6-01

特色:

淑女·中国书·长内衣诺拉·艾弗朗是美国著名的畅销书作家,功成名就后回她的母校——威斯利女子学院作讲演。她向台下无数双充满期待的耳朵大声疾呼:“不管你们选择干什么,不管你们会走怎样的路,我只希望,你们不要选择成为一名‘淑女’!”解放前,某杂志向专家学者征询“青年必读书”。问到鲁迅这儿时,鲁迅回答:“从来没有留心过,所以现在说不出。”接着又补充道:“我以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诺拉·艾弗朗内心深处未必轻视淑女;鲁迅更不是全盘否定中国书,谁都知道,他对中国古书钻研极深。但他们讨厌假正经,更讨厌以老传统来压人,所以故作惊人之语,来警醒青年千万要有自己的主见。这两人算得上“棒喝派”的青年导师。一位年轻的美国人要去牛津留学,临走前去拜访大诗人艾略特,艾略特对他说:“40年前我从哈佛到牛津。现在你也从哈佛到牛津,我该给你什么忠告呢?”年轻人洗耳等待大诗人送他几句终生受用不尽的金言。艾略特想了好久,终于说:“你有没有长的内衣?”与艾略特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马克·吐温。这位大文豪同样是被某女子学院请去演讲,题为《对女生的忠告》。全场女生原以为会听到闪烁着智慧光芒的人生真谛,哪知马克·吐温却像老太太那样絮叨开了:“你们一不要抽烟,二不要喝酒,三不要吃得太多……”看到这里,你会觉得以上二位的水准和家庭妇女差不多,实际上他们正是想用这种近乎搞笑的方式来告诉后生:人生的路和冶学的路要由自己来走。可谓“无匣头派”的青年导师。然而,如今这样可爱的青年导师已经十分罕见了,社会上多的是“高调派”的青年导师,把自己打扮成布道者,忙着向青少年猛灌“心灵鸡汤”。他们教中学生如何进入常春藤名校;教少女怎样保持住贞操;教青年如何看破人生的真相;教刚走出校门的学子怎样去挖人生的**桶金;还有,如何去找个富爸爸,如何不让别人动自己的奶酪,如何开展“学习的革命”,如何掀起“头脑风暴”……总之,从人生必读书到人生必走路,“高调派”导师们向来都是口若悬河。罗素说,在一切生活着的东西里面,特别是在人类里面,“有一些东西是神圣的,难下定义的,无限制的,有一蝗东西是个人的和异常宝贵的,是生命生长的原珲,世界里无声无息的竞争的一个片段表现”。因此,每一个施教者在青少年面前都应陔牢记自由的精神,保持足够的谦虚。何谓“自由的精神”?拿一位美国学者的话来说,“自由的精神就是对自己是否正确不很有把握的精神”。对于那些真正的大9币而言,人生历练越丰富,学养越深厚,越发会觉得“生命生长的原理”之难以捉摸,不可言说。对不可言说的,我们需要保持沉默,或者“王硕左右而言他”,这其实是一种*为真诚的和老实的态度。相反,对不可言说的说三道四,对生长中的生命耳提面命,能在任何时候都大唱高调的人,不是浅薄,就是虚伪了。央视有一档节目叫《对话》,每每邀请经济界和企业界名流来现场与广大观众交流。看到名流们把赚钱的道理讲得那么神圣,而台下的青年学子又听得那么虔诚,我总要生出许多感慨。我觉得,能够说出来的,无非是一些崇高、高深却十分空洞的大道理,是一些矫情的、自个儿也不打算实施的“光辉的废话”;有许多真正的赚钱的技巧,是名流舍不得说或不好意思说出口的。(2002.10)P5-6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