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陈鹏/国别:中国大陆 |
| 出版社 | |
| 出版时间 | 2006-06-01 |
特色:
按图索骥春秋时期的秦国,有一个叫孙阳的人,非常善于识别马的好坏。无论什么样的马,他都能准确无误地分出优劣,因此人们都尊称他为伯乐(“伯乐”是天上负责管理天马的神仙,职位相当于孙大圣当过的“弼马温”)。孙阳根据多年积累的经验写了一本《相马经》专门讲怎么相马以及怎么分辨出千里马。孙阳有一个笨儿子,拿着父亲写的《相马经》去找千里马。书上说:“千里马有高高的前额,眼睛大而有神,马蹄又圆又厚实。”他的笨儿子发现一只蛤蟆,额头高高的,眼睛又大又鼓,神气十足。他高兴地想,和书上说得差不多,这就是千里马呀!他把蛤蟆给父亲看,说:“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马,只是蹄子不那么厚实。”孙阳一看,哭笑不得,可是也不能责骂自己的笨儿子,便幽默地说:“可惜啊,这匹马太喜欢蹦了,不能用来拉车啊!”这则成语用来比喻办事情机械死板,不知变通,也比喻按照某种线索去寻求事物。深思与反思这个故事真是好笑,居然有人把蛤蟆当成马!孙阳的儿子为什么会闹出这种笑话?因为他笨呀!没错!但是他到底笨在哪儿呢?让我们再去看看《相马经》里是怎么说的:“千里马有……眼睛……马蹄……”注意注意!具有这些特征的东西,首先必须是一匹马。可是那个笨儿子根本没有注意到这么关键的问题,只注意到特征:高额头、大眼睛、大脚丫。嗨,照这么说来,这世上该有多少“千里马”呀!按图索骥,是指按照掌握的经验、规律来办事。这些经验和规律,能帮我们尽快熟悉没有接触过的事物,以便更好地掌握它们。但事物总在不停地变化,即使是同一件事,我们每个人也有不同的观点。怎样才能既利用书本知识,又不犯生搬硬套的错误呢?首先,我们要抓住事物的关键,千万不能像笨儿子一样去找千里马,却连“马”是什么都不知道。其次,在实际运用书本知识的过程中,我们还要不断地对比书本进行检验,对不符合事实的地方及时进行调整。这一点,就是老师们常说的“活学活用”。不想当“书呆子”?好,我们来试试这个方法吧!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