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罗青松著/国别: |
| 出版社 | |
| 出版时间 | 2002-08-01 |
特色:
3.对“任务法”的评价3.1目的明确。“任务法”在具体的授课目标上体现交际性。它的优势在于使得教学直接指向训练目标,把一个个富有交际价值的训练项目在课堂教学加以贯彻。这种特点使得它的运用范围比较广泛。对课堂教学任务的设置和写作教材的编写都有启发性。一般写作教材形式可以从语言结构的复杂性来作一个线索,逐步过渡到语篇的写作;有的从文体来作一个线索,从简短的文体到相对复杂的。在文章写作的过程,又具体以某个题材,如写人、记事等划分。这样层层推进有值得肯定的系统性,但往往不容易体现写作的交际性目标,也容易引起学习者对写作的厌烦或畏惧。而“任务法”则是一开始就把写作练习和具体的交际目标结合起来。3.2选择项目灵活。由于这种训练法在一定的层次上,没有严格的阶梯性,如初中级水平都可以适用,可以从任何项目开始。具体到每一个任务项目,则又注意提供很实用的语言运用提示,这样使得学生的表达有依据。这种特点注重教学对象的需要,比较适合学习目的比较明确,对训练的实用性很强的要求的班级和教学对象。如一些专业人员,或是公司的文职人员,或外交人员,或要运用目的语进行某个其他专业,如经济、法律或自然科学等专业学习的学生。他们需要相对集中地掌握,或优先掌握某种语篇类型,采用任务法提供的教学框架进行教学有利于集中解决问题,而摆脱一些语言水平的限制。3.3一定的语言项目和语言表达功能结合紧密,并以运用为目的。这样可以及时巩固语言运用知识,并在具体表达中提高学生的成就感。每个单元提示的语言形式都有一定的针对性,这样使得学生在写类似的文章时就可以比较直接地套用。3.4“任务法”的局限。前面提到选定的任务项目,可以在一个相当的范围中运用扩展,’应具有普遍性。另一方面,设定的任务越具体,训练才更加实用,易见成效;而具体化的项目则在写作技能的推广性方面比较受限制。也就是说,采用“任务法”很难保证训练内容的系统全面。写作训练涉及的范围相对狭窄,这使得学生写作技能的发展缺乏举一反三的基础。总之,在注重实用性的教学框架中,如短期强化的训练,“任务法”比较有优势;而在比较系统的技能培养框架中,这种方式由于对语言形式的覆盖不够全面,训练的内容也难免缺乏整体性。总的来说,“任务法”仍然可以作为一种与其他教学法平行使用的方式,与比较系统的语言控制为主导的训练方式配合使用,互相补充。我们在第九章的学术论文写作训练中,就在指向论文写作的过程中,提出了可以循序渐进地设置与论文相关的写作任务项目的教学策略(参见第九章)。六、过程法1.“过程法”的特点“过程法”(TheProcessApproach)是**语言写作教学中广泛运用的方法,其基本原则是把写作作为一个表达思想的过程。将“思维”和“表达”作为两个写作教学中贯彻的核心概念。“过程法”注意调度和引导学习者的思维和表达能力,提供一个积极的,富有启发、鼓励作用的学习讨论的环境,让学生用比较充分的时间,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共同推动写作学习进程: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找到话题、构思内容以及收集资料、组织篇章结构等。从初稿到修改、编辑等过程,教师一直参与并作出一些引导,但不对学生进行干预。这就使得写作成为一个复杂而又有创造性的活动。作者,即学生,是教学的中心,他们发现和表达内容;读者则关注文章的内容和思想,而不只是语言形式。(TonySilva1997)“过程法”之所以被介绍到第二语言写作教学中,原因之一是写作教师对“控制法”和其他写作教学方法的效果都不是太满意。另一方面,又注意到,作为用语言表达思维的过程,第二语言写作与**语言写作有相似之处,有些指导方法可以经过改造,运用到第二语言写作教学中。在第二语言写作教学中借助“过程法”,在文章构思和语言运用二者之间更加注重后者,在写作过程中的独立思考和互相启发二者之间也更注重后者。Raimes从第二语言写作教学的角度概括了“过程法”的要点:1)把写作当做一个进程。不要一开始就要求完美的表达,而是通过一个反馈修改的过程达到得体、准确表达的目的。2)教师运用“过程法”时,主要给予学生两方面的重要支持:给学生计划表达意见的时间,同时针对学生写出的草稿给予内容上的反馈。也就是说,写出草稿后,让教师和其他读者(主要是自己的同学)提出反馈意见。根据这些反馈,作者自己也会不断融入新的想法。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写出分探讨一个主题。如通过讨论、阅读、辩论、思索、列提纲等各注是否得体、有条理以及准确;写完以后再和教师同学共同商定修改。“过程法”组织教学,不是让学生就某个话题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作文,而是提供充分的讨论、反馈、修改的时间和机会;老师批改也不是找出错误,评定分数,而是通过和其他同学一起看、思考,提出改进意见。这种从容的态度和工作方式使得学生可以吸收、理解语言运用知识以及写作技能。写作过程成为了一个让学生不断发现新的想法和意见,以及通过新的语言形式表达这些想法和意见的过程。“过程法”提出让学生充分发挥作用的原则,同时也对写作教学的积极作用给予了肯定。因为写作过程中,教学双方就是要通过循序渐进的训练进程培养学习者的写作能力。在一些第二语言写作教学指导书中(TriciaHedge1997,DonnByme1998)都贯穿着“过程法”的基本思想。TniciaHedge谈到写作进程的几个主要步骤:首先有写的动力—把想法集中一计划并描述大纲一写笔记一打草稿—修改重新写草稿一编辑准备发表,概括起来有三步:1)写作前。确定写作的目的;确定读者,即写给谁看。2)写初稿与修改。初稿时作者一般把一些语言问题搁置一边,在修改重写时,再追究以下的问题:我是否清楚地向读者表述了我的意念?是否遗漏了什么重要信息?有没有因为省略或解释不清给读者不连贯的感觉?词汇运用是否需要改进?句子是否要增删?句子是否要调整使意思更明确?段落是否要调整?文章各部分之间的衔接是否明晰?3)编辑。这是一个提高的过程。有的语言水平较低的作者不重视这个过程,而实际上,在这个过程,应对文章的语言运用和组织结构方面进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