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图像文化史·铜镜卷》不同于美术史研究,也不是一般意义的艺术史,它汇集了从新石器晚期到清末300余幅有典型意义的图像资料,调动了考古学、美术学、文献学、宗教学、图像学、符号学、传播学多种的研究方法,从多视角、全方位对铜镜图像作出立体的解读。特别是从图像的生产场域、构成场域、社会场域的三个维度展开,每个场域中都含有技术性形态、构成性形态、社会性形态,更是一种全新的尝试。由于铜镜图像构成的复杂性,在本书中,针对每个年代铜镜图像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其目的就是:意义不但需要从信息中获得,更需要从文化中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