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碳汇及其对全球碳失汇的贡献研究

水泥碳汇及其对全球碳失汇的贡献研究

作者: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CIP号:2017315482

书号:978-7-03-056054-4

出版地:北京

出版时间:2017.12

定价:¥99


简介

碳失汇是全球碳循环研究核心问题之一。地球系统还有哪些类型未知碳汇存在、如何揭示和量化这些类型碳汇是碳失汇研究重点。水泥主要化学成分是CaO,其使用后碱性的水化产物会吸收环境中的CO2,发生碳化反应生成碳酸钙等稳定物质。水泥材料在建筑建设,使用和垃圾处理等过程中具有碳汇功能。水泥生产过程的碳排放受到广泛关注,但是对水泥使用后的碳吸收关注极少。水泥碳汇到底有多大?水泥碳汇功能对碳失汇和碳循环有哪些影响?一直没有得到系统研究,更没有相关著作描述水泥碳汇功能。因此,本书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水泥碳汇及其对全球碳失汇的贡献研究”(项目编号:41473076),使用全球水泥消费量数据、混凝土碳化深度数据、水泥用途数据、混凝土强度数据、混凝土水泥含量数据、混凝土和砂浆碳化系数测试和文献数据、建筑拆除废弃混凝土粒级分布数据、砂浆使用厚度数据等,特别是我国近30年的30个省份的1144个混凝土结构和砂浆用途数据、178个废弃混凝土粒级分布测量数据、100个砂浆碳化测试数据。本书深入阐述了水泥材料碳汇发生原理及影响因素;采用生命周期评价和混凝土碳化测试方法,首次系统地构建了水泥不同使用阶段的碳汇核算方法体系;首次系统量化了水泥碳汇功能;首次核算了中国及全球水泥碳汇量。结果表明水泥材料是陆地系统重要碳汇,1930-2013年平均每年42%的水泥工业过程碳排放将被水泥碳汇吸收,全球多年累积碳汇量高达161.3亿吨CO2,仅2013年我国水泥碳汇量就达到5.1亿吨CO2,因此IPCC等国际机构高估了水泥行业碳排放;明确了每年水泥碳汇对区域及全球碳失汇贡献比例,最高达17.5%;分析了城市建筑水泥碳汇,为水泥碳汇量对城市碳循环影响研究奠定基础;采用蒙特卡罗方法进行了水泥碳汇量的不确定分析,最后指出了水泥碳汇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