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探讨歇后语在加工和理解过程中、在记忆系统中的机制和规律。全书包括七章,第一章和第二章从理论层面阐述歇后语作为语汇的典型性以及歇后语的溯源、分类、前后语节的关系、语义特点和语义功能;语汇理解的加工模型、影响因素和个体语言认知的隐喻思维本质。第三、四、五章通过十个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揭示歇后语的语义性质互相作用的本质、前后语节的关系、歇后语的“名实”问题本质以及影响歇后语加工、记忆的因素。同时对比了语义性质对粤语与汉语歇后语影响的异同以及喻意型与谐音型歇后语加工过程的差异。第六章从语言发展的角度揭示心理理论和汉语语汇理解的关系。第七章从歇后语语义本质、“名实问题”、认知过程和语义性质关系几个方面总体探讨歇后语作为汉语特殊语汇的意义和价值及其对汉民族含蓄思维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