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
不同学科视野中的可持续发展概念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涵盖内容广泛,意义深远的概念,尽管国际上一致认为布伦特兰夫人对可持续发展概念的诠释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但是,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庞大的集合名词,它所涉及的内涵不可能用一句简单的话去概括。近年来,各个学科从不同的角度,对可持续发展这一全球性的重要课题进行研究,形成了不同侧重点的可持续发展概念。 1.生态学视野中的可持续发展 “持续性”这一概念*初是由生态学家首先提出来的,所谓生态持续性(ecologicalsustainability),旨在说明自然资源与开发利用程度之间的平衡。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源于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也是研究人类发展和生态环境系统之间的一种规范或模式。因此较多的定义都偏重于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自然主义者认为,正是由于近代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才造成今天发展的不可持续性。生态学家认为,所有生态因子,如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构成了生态环境。鉴于自然生态和人类系统之间存在的可能冲突,自然主义行给出的“可持续”定义侧重于生态系统的连续性、生物多样性和生产力的持续性,强调自然给人类活动赋予的机会和附加约束。1991年,国际生态学联合会(INTECOL)和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I—UBS)联合举行关于“可持续发展问题”专题研讨会,该次研讨会发展并深化了可持续发展概念的自然属性,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和更新能力”,认为可持续发展是不超越环境系统更新能力的发展。美国生态学家福尔曼认为,可持续发展是“寻找一种*佳的生存系统和土地利用的空间构成,以支持生态的完整性和人类愿望的实现,使环境的持续性达到*大”。 从生物圈概念出发定义可持续发展,是从自然属性方面表征可持续发展的另一种代表,它认为可持续发展是寻求一种*佳的生态系统,使人类的生存环境得以延续。《世界保护战略》对可持续发展的经典阐述是:维护基本的生态过程和生命支持系统,保护基因多样性、物种与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利用。 2.社会学视野中的可持续发展 社会学对于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强调了世界上存在着环境种族主义、自然资源利用决策中的利益集团及收入分配不平等。1991年,由世界自然保护同盟(1NCN)、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Q)和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WWF)共同发表的《保护地球——可持续生存战略》,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生存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