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
《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2004》是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八、发展趋势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以及居民收人水平的不断提高,作为文化产业之核心产业之一的出版产业也将在政策调整与改革演进的历史条件下,呈现出变化的、前进的、多元的发展特色。虽然由于受“非典”因素的影响,出版产业的成长速度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该产业所蕴藏着的巨大潜力却是客观存在的。再加上网络技术以及其他文化产业领域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图书出版发行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已经成为了文化产业领域内众所瞩目的话题。(1)出版产业与信息产业的融合趋势知识经济的发展使一切与信息相关的行业都纳入到了现代经济发展的快车道,传统意义上的出版已经是知识和信息的载体,同时也是信息领域的“内容服务商”或“内容提供商”,如果再考虑到出版产业与网络技术的结合日趋紧密,则出版产业将是信息产业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由于信息产业的内容供应本质上是一种文化的生产和传播,因而它又可以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发展趋势不仅体现在网络图书的日益增多上,而且还体现在出版产业的传统出版流程正在向现代化的网络出版流程转变上,再加上e—book的日益普及,出版产业与信息产业的密切程度将出现前所未有的变化。(2)出版主体的企业化趋势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图书出版环节的各大主体都是完全意义上的事业单位,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各大出版主体才开始从单纯的事业单位开始转向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经营模式,随着我国人世承诺条款的逐步兑现,出版产业的开放也提上了正式的议事日程。特别是2003年内,我国在出版物的发行环节已经开始对外资开放,而出版环节的开放也将在我国人世五年后开始逐步实施,因此,如何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出版主体将是我国的出版行政部门不得不认真思考的问题。无论是几年前就已经开始的各大出版集团的组建工作,还是2003年内开始的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其目标都是将原来事业单位型的各大出版主体转变为现代出版企业。这种趋势还将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加速而不断加速。(3)产业结构的多元化趋势由于受到了来自市场的强大压力,我国的出版产业也正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作用下进行着资源重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随着国内各大出版集团及其分支机构以及国外出版集团在我国的分支机构的建立,原有的出版产业布局的平衡状态将很快被打破。可以肯定的是,除了北京继续作为出版中心的地位无可动摇外,将来的出版机构将向出版资源和市场资源都比较丰富的其他区域型中心城市(例如上海和广州等)聚集,从而在国内形成出版中心的多足鼎立的格局,与此相对应,出版资源流出地的出版地位将逐步弱化,从而使得出版产业内的“集聚效应”逐步显现。随着出版集团的横向多元化和纵向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实施,出版业也将向着跨媒体经营的方向发展。未来的出版产业巨头,不仅从事着出版、印刷和发行等传统的出版业务,还将把经营的范围拓展到广播电视、网络、教育培训、咨询、资本经营、旅游娱乐、房地产和物流等相关产业,既有媒体经营也有非媒体经营,它们的产品结构、经营方式和利润来源也随之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4)全方位多元化的综合性竞争趋势随着我国出版产业内的竞争不断加剧,各大市场主体都将通过不断地创新来增强自身的经营实力。这样就必然使得我国出版产业领域内的竞争呈现出全方位、多元化和综合性的发展趋势。这种竞争不仅有产品本身的价格、质量和渠道的竞争,更有出版资源、出版品牌、政府公共关系、市场占有率和人才的竞争;竞争不仅在出版行业内进行,而且还将面临着其他行业的更为激烈的竞争;各大出版产业主体不仅将在国内直面国际出版巨头们的竞争,而且这种竞争还将在国际范围内展开,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将同时面临着激烈的市场争夺。这种多元化、全方位和综合性的竞争格局将彻底打破出版行业内原有的地区垄断和行业垄断,形成全国统一的、竞争的、有序的市场经济新格局。当然,这种局面的形成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特别是在2006年我国的图书出版环节尚未完全放开以前,这种竞争格局还只能在有限度的范围内得到实现。(5)出版产业链的横向扩张趋势为了应对出版产业领域内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各大出版产业企业都将求助于产品和市场创新,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断扩张出版产业内已有的产业链,而这种产业链的纵向扩张已经没有多大的余地,因此,出版产业链的横向扩张就开始成为创新型出版产业主体的首选对象。其中*为典型的例子就是以图书产品为核心进行先期的市场推广和品牌积累,然后既可以向广播、电视、电影和网络游戏等文化产业领域内扩张,也可以向服装和玩具等非文化产业领域内扩张,从而使得出版产业的价值链通过横向扩张获得巨大的提升。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这种出版产业价值链的扩张还将持续涌现,从而成为出版产业领域内的一大重要发展趋势。(6)经营战略的国际化趋势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的中国出版产业不仅要面对着日趋激烈的国内市场,还要面对着巨头云集的国外市场,世界经济一体化必将带动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为了应对来自国际出版集团的竞争和挑战,国内的各大出版产业主体就应该充分树立起国际化的经营观念,同时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国际化经营战略。在与国际出版巨头的合作与竞争中,将有一大批中国自己的出版产业企业通过学习对手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而成长起来,再辅之以国际化的经营战略,将有一批具备自身核心竞争力与知名度的出版类品牌进入国际市场。只有借助于国际化的经营战略才能真正提升我国出版产业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当然,无论出版产业中存在哪些发展趋势,只要出版环节和发行环节的开放程度不一样,二者之间就肯定存在着赢利能力的差异。而在出版环节中引入完善的市场竞争机制还正在逐步试点,可以预计的是,随着出版环节市场化程度的日益提高,该环节原来所拥有的高额垄断利润必将进入一个不断下降的通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