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前辈风采散记

作者露菲/国别:中国大陆
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7-01

特色:

率君武吃浆糊——华君武趣事之一华君武同志曾发表过一幅漫画,说“老兔今年83”。也就是说,他是属兔的,83岁了。可是从他的言谈举止来看,毫不夸张地说也就是63岁的样子。好像几十年来,他的外貌没有改变,高高的个子,朗朗的话语、笑声,不弯腰不驼背,步履矫健,这是我的印象。听他谈话会不知不觉地被他感染。他讲过的一件一件的事,也如他的漫画一样,令人深思,也令人捧腹。华君武同志是中外知名的漫画家,他喜欢别人叫他华君武或君武同志,如果别人称他为大师,他会觉得肉麻。作为晚辈,我称他为华老。在本文中还是称他为君武同志吧!*近去看望过君武同志,从闲谈中知道他自小喜欢绘画,上中学时就画漫画,在校刊上,在杭州的报纸上发表过漫画作品。他认为漫画这种艺术形式不呆板,能表达出画者的所观所闻所思。他高中没毕业,就步人了社会,在上海银行当了一名低等小职员。那时他读过《大众哲学》等一些进步书籍。他所以决心追求革命奔赴延安,是因为看了斯诺的《西行漫记》。从书中,他发现了一个新天地,知道了在延安有一支为人民服务的军队和拯救中国的共产党。于是他瞒着母亲,没有向老人家说句道别的话,孑然一身踏上了去延安的路途。他从上海出发,先到香港,经广州、长沙、武汉,再到重庆、成都,过秦岭到西安,这才找到了八路军办事处,李克农同志接见了他。历时三个月才辗转到了延安。完全是一个人,没有结伴儿,一路辛苦可想而知,追求革命的决心可以明鉴。这是1938年的事,这年他23岁。君武同志说:“旧社会那种人与人的不平等,虚假、黑暗再加上帝国主义的侵略,特别是日本、英国的侵略行为,更叫人痛恨。所以到了延安真有解放之感。民主空气浓厚,觉得很自由,敢于说话。同志之间也融洽,完全是新型的人际关系。”华君武同志到延安后,进了陕北公学。校长成仿吾发现了一些人才,如时乐濛、秦朝阳、华君武、古元、严辰等十几个人,将他们分到了鲁艺,那是1938年12月的事。在鲁艺,华君武同志是研究员,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比学生高点,比教员低点”。君武同志说,他们研究员是高级班,后来成为著名电影评论家的钟惦莱是他们的班长,戏剧家阿甲同志也是这个班的。有一次,君武同志看到钟惦棐他们几个人在野外坟头那里开会。他们回来以后,他有些不高兴地问钟惦棐,为什么开会不通知他,钟惦棐同志告诉他,他们是开党员会,君武同志这才明白了。后来积极、认真工作,争取入党。君武同志说,他在延安学会了游泳,还学会了滑冰。我吃惊地问:有冰场,有冰鞋吗?君武同志告诉我,于蓝(电影表演艺术家)的哥哥会做冰鞋,冰刀是用炸弹残皮找铁匠打的。把冰刀打好绑在一个木撑子上,那木撑子就是过去补袜子用的类似那种木撑,这种木撑子自然也得亲手制作。然后再把它绑到鞋上,这就完成了冰鞋制作的全过程。君武同志说,那时延安生活很苦,他曾以半碗浆糊充饥。这又使我睁大了眼睛:“华老,您吃过浆糊?”他也笑了:“是啊,那时穷,没有钱。我到鲁艺时,开始我一个人住一个窑洞,窗户上要糊窗纸。学校发了窗纸,又发了打浆糊的面。浆糊打好了,我把窗户糊好,就去看晚会。在延安看晚会,是主要娱乐项目,我也很喜欢看。可是看完了,回到窑洞里深更半夜,真饿呀。没有钱,也没有地方卖零食,真是饥肠辘辘。我看到了那半碗没有用完的浆糊,端起来就吃了。”我听到这里也笑了,但更多的是一种说不清的感动。老一代文艺前辈为追求真理,跋山涉水来到这块圣土,为国家为人民,甘愿过着这种极其贫苦的生活,没有坚定信念的人,是无法做到的。君武同志还告诉我,他们发下的棉衣也是一衣多用,棉衣穿完了,就改成单衣,单衣穿破了改成背心,背心破了撕成布条打一双布草鞋。君武同志说:“当时生活就是这么苦,可是心中乐。想一想,那碗浆糊,怎么那么好吃。”我听后鼻子老发酸,真的。1997.7P3-5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