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刘元/国别:中国大陆 |
| 出版社 | |
| 出版时间 | 2006-08-01 |
特色:
书生祭鸡古时有个读书人不拘小节,素有壮阔豪放的情怀。一天,他拿起一本《古文观止》诵读,当读到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时,音调不由转为沉郁悲壮:“呜呼!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耶!其不知也耶!呜呼哀哉!尚飨!”忽然,远处传来一阵鸡鸣声,他忽然想起今天还没喂家中的鸡呢。平时读书,疲倦之时,他总爱通过喂鸡来使自己快乐起来,从而享受生活的乐趣。于是掩卷跨出书房。随手抓起一把米,来到门前场地上。唤了几声,不见鸡的踪影,四处寻觅不着,*后才发现,原来鸡已倒毙在鸡棚里。他提起鸡端详多时,却难以弄清鸡的死因。转念一想,既然爱鸡已登极乐世界,就该饱食一顿,何苦为鸡的死而自寻烦恼呢?他随即唤来妻子,让他把鸡烹来下酒。时至中午,鸡已烹好,浓烈的香味令人锤涎不已,读书人欣喜地自我斟上一杯,正待举箸时,骤地想起鸡死得不明不白,应当对其进行一番祭奠,于是思考片刻。喃喃有声,其词曰:声也其鸣喈喈,死也岂无葬埋?以我肚腹,做你棺材。呜呼哀哉,酱油拿来!祭鸡文中,喈喈,乃平日喂鸡时所听到的鸡鸣声,与下旬一起将对鸡的特殊感情淋漓尽致地予以表现;呜呼哀哉,感叹词并用,其情至痛!酱油拿来,心情大快!一悲一喜,将滑稽的心理状态,十足地表达出来。咏粥明代解缙在朝为官,时水旱频年,岁遭荒歉,解缙甘贫食粥,做《感咏》。诗云:水旱年来稻禾收,用来煮粥本曾稠。人言薯插东西倒,我道米浮前后流。棒出堂首风起浪,将来庭下月沉钧。早间不用青铜照,眉目分明在里头。郑板桥的铜壶诗郑板桥弃官后,一日来到扬州字画社,恰逢一些文人墨客正饮酒助兴。此时,他又渴又饿,见屋内木炭炉上的一把铜壶里水已翻腾,便伸手提壶要冲茶。忽听一阵哈哈笑声,众雅士中的一位长者道:“新来的先生请听着。想喝茶不难.要知我们有个规矩,喝前须赋诗一首。请以你手中的铜壶为题,若赋得好诗,莫说是茶,即便是酒也由老身包了。”老者话音刚落,郑板桥微微一笑,即吟道:口小腹大鼻耳高,烈火烧身称英豪。量小岂能容大物,二三寸水起波涛。众文人一听目瞪口呆,当众人得知此人是郑板桥后,都拱手相敬。P3-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