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宋庆龄奖学金办公室/国别:中国大陆 |
| 出版社 | |
| 出版时间 | 2006-07-01 |
特色:
中国环境大使——王君婧有一位小姑娘以收集10万节废旧电池的数量而获得了“收集废旧电池*多的人”的基尼斯纪录。她利用假期到全国各地进行环保和废旧电池的回收宣传,并沿途征集“绿色环保”万人签名。从2000年至今,走遍祖国的山山水水(港、澳、台除外)。北到黑龙江摄氏零下45度的漠河北极村;南到海南美丽的西沙群岛:西到新疆的边陲重镇喀什;东到新千年**缕曙光升起的浙江温岭石塘镇都留下了她宣传环保的小小足迹,并创造了“为宣传环保穿越整个青藏高原年龄*小的人”的基尼斯纪录,她就是北京市东方德才学校的学生王君婧。1998年的一天,妈妈正要出门倒垃圾。王君婧手里拿着家里一个装满废旧电池的纸盒,对正要出门倒垃圾的妈妈说:“妈妈。这里还有垃圾。”说完“哗啦”一下子,把家里收集了几年的废旧电池,全都扣进了妈妈要倒掉的垃圾里面,爸爸对王君婧说:“婧婧,废旧电池虽是垃圾,但它们是有毒的垃圾,不能乱扔。因为废旧电池里含有有毒的东西,一旦废电池烂在土里,电池里面有毒的东西就会跑出来,污染地下的水和土壤,我们喝了受污染的水或吃了受污染土地里长出的粮食就会中毒、生病。”巧的是,第二天,在托儿所放学,王君婧拉着爸爸的手走在路上,突然,她停住脚步拉着爸爸的手不走了,用手往地上一指说:“爸爸您看。”边说边弯下身子伸手要捡,四节沾满泥水的废电池躺在地上。爸爸说:“捡它干吗?”说完拉起王君婧就走,王君婧仍站在那里不肯动。问爸爸:“爸爸,您不是说废电池有毒吗?它们如果被人踩进土里,不就污染环境了吗?”“是呀!不过你还太小,管不了这么多事的,我们回家吧!”王君婧倔强地说:“不行!我要把它带走。”爸爸说:“不行,这些废电池太脏了!”王君婧又问:“爸爸您怎么说的和做的不一样呀!”爸爸惊讶地看着王君婧,*后还是从地上拿起了废电池,并在脚下的雨水里洗了洗,带回家来。从那以后,只要见到废旧电池,王君婧就捡回家里,慢慢的,家中盛满废旧电池的箱子从一个变成了两个,又变成了三个……上小学后,东方德才学校作为北京市首批废旧电池回收学校,为王君婧的发展插上了翅膀,学校宣传她捡拾废旧电池的事迹,为她的环保行动提供了发展平台,她的事迹很快在同学中、亲戚朋友中传开,王君婧成了“电池回收迷”。2000年,一个环中国宣传废旧电池回收,并征集“绿色环保”万人签名的想法在王君婧和她的爸爸的脑海里诞生了。暑假,王君婧和她的爸爸的第一次行动开始了。她的目标是:云南、西藏、新疆。他们从云南的西双版纳出发,沿滇藏公路到达西藏的拉萨、珠峰大本营、阿里无人区,再从新疆公路到达新疆的喀什,然后从乌鲁木齐返回北京。一路上,小小年纪的王君婧克服了高原反应,避过了塌方、泥石流等许多危险。在昌都的强巴林寺,由于这里经常停电,人们经常用手电照明,所以,废旧电池扔了一地。王君婧一会儿就捡了一大袋子。她的举动引起了寺内强巴克珠活佛的注意,当活佛知道这位满脸灰尘的小姑娘是为环保而来时,便把她请进了自己的居室内,王君婧认真地给活佛介绍了废旧电池的危害。活佛听后说:“你的行为太好了!来我们这里的人不是旅游的,就是朝拜的,**次见到帮我们搞卫生的人。我一定告诉大家,让寺内的僧侣和朝拜群众,今后不再乱扔废旧电池了。”随后活佛在王君婧带来的绿色环保万人签名条幅上亲笔写下了祝福之词。*后强巴克珠活佛破例将一条洁白的哈达送给了她。这次活动穿越了整个青藏高原。在1.7万多公里的路上,王君婧和她的爸爸共捡拾70多公斤废旧电池,发放一千多份环保宣传资料,设立了两个废旧电池回收箱。王君婧的“绿色环保”万人签名条幅上已被不同国籍、不同民族、不同职业、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人,用汉、英、藏、维、日、韩、法等多种文字签了个满满当当。王君婧向老师提议,用收集来的废旧电池制作一幅环保世界地图,献给世界环境日。在辅导老师和家长的带领下,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发动了北京一万余名青少年参与制作了这个长3米、高2米、重约3吨的世界地图。2001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时,在北京王府井展出。展出期间现场回收2吨多废旧电池。同时发放环保宣传资料一万余份,许多参观者从很远的地方赶来。这次展出获得了许多企业、环保组织和新闻媒体的好评,同时也增强了公众对废电池造成污染的重视。面对荣誉和奖励。王君婧充满自信地说:“我捡拾废旧电池不是为了奖励,只是想让更多的人知道废旧电池对环境的危害,我希望有一天没有电池可捡,希望通过自己和大家的共同努力,让我们生存的地球变得更加绚丽多彩!”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