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图版 影响中学生一生的60部中国文学名著

作者周锦章、徐胜华
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09-01

特色:

诗经 作者介绍 《诗经》是我国古时的一部诗歌总集。庀不是一个人或者几个人写出来的。《诗经》的作者,有的本诗中就有记载,例如《小雅》的《节南山》明说“家父作诵”,《巷伯》明说“寺人孟子,作为此诗”,《大雅》的《崧高》、《保民》都明说“吉甫作诵”;有的可以从别种古书上查出来,例如((尚书))说《鸱鹗》的作者是周公旦,《左传》说《载驰》的作者是许穆公夫人,《常棣》的作者《国语》说是周公、《左传》说是召穆公。 但有作者可指的毕竟是极少数,大量的诗是采诗官从民间收集起来的,我们无法知道那些优美而婉转的诗歌的作者到底是谁。我们可以假想这样一个情景;人高兴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日常的言语不够,便用歌唱。碰到节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乐,也要用歌唱表达感想。歌谣越唱越多,留在了人的记忆里。有了现成的歌谣,就可借着抒发感情,要是没有合适的,就删改一些,直到满意。这样,歌谣经过大众的修饰,经采诗官记录下来,结成集子,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诗经》。完全可以说,《诗经》的作者就是上古的大众。 背景介绍 《诗经》中作品的年代大多不可考,但它所收诗的年代断限,一般是由比较公认的*早或*晚的几首诗来确定的。《豳风》中的“东山》、《破斧》据记载是反映“周公东征”的。周公东征在周成王四到三年左右(前1113年~前1112年)。《诗经》中*晚的诗是《陈风·株林》,它所反映的是“刺灵公”的事。据《左传》记载,陈灵公淫乱的事,在周定王七年(前600),相当于春秋中叶。也就是说,《诗经》中诗篇的时代,应上起西周初,下不晚干春秋中叶。 西周和春秋时代,周王朝实行的是分封制,中国由许许多多诸侯国统治着。那时各国都养着一班乐工,各国使臣来往或者宴会时都得奏乐唱歌。乐工们不但要搜集本国乐歌,还得搜集别国乐歌;不但搜集乐词,还得搜集乐谱。那时的社会有贵族与平民两级。乐工们是伺候贵族的,搜集的歌谣自然得迎合贵族的口味,平民的作品往往必须经过乐工们的加工后才会入选。除了搜集的歌谣以外,太师们所保存的还有贵族们为了特殊事情,如祭祖、宴客、房屋落成、出兵、打猎等等所作的诗,这些可以说是典礼的诗。当时还有这样一种风气,臣下想要劝谏或者赞美君主的时候,往往不直接说出自己的意见,而是作了诗献给君上,让乐工唱给君上听,这就是献诗。太师们保存下这些带着乐谱的唱本、唱词共有三百多篇,当时通称作“《诗》三百”。到了战国时代,贵族渐渐衰落,平民舞渐抬头,新乐代替了古乐,职业的乐工纷纷散走,乐谱就此亡失,但还是有三百来篇唱词流传了下来,这便是后来的《诗经》。 精彩语段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周南·关雎》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小雅-采薇》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秦风·蒹葭》 京师之野,于时处处,于时庐旅,于时言言,于时语语。 ——《丈雅·公刘》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