逊清遗老的青岛时光

作者鲁勇/国别:中国大陆
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4-01

特色:

张勋是公开承认的复辟派,他的辫子就是一个招牌。袁世凯死前,江苏将军冯国璋在南京召集会议,企图组建第三种势力。袁世凯得到密报,以毒攻毒,任命张勋督理苏皖军务。不久,袁世凯死了,张勋把冯国璋召集的南京会议改做徐州会议,参参加者有奉、吉、黑、直、豫、晋、皖7省代表。张勋演说,谈论“大清朝的深仁厚泽”。刘廷琛再赴徐州。升允则联系德人,谋求德国支持。刘廷琛却说,日本人如知德国支持则将反对复辟,使张勋把他视为心腹,密谋策划复辟的步骤。张勋再次发表“民国不如清朝,共和制度不如君主政体”的公开言论。袁世凯死后,北洋政府缺少这样一个铁腕人物,给了张勋可乘之机。1917年3月,黎元洪、段祺瑞之间又产生了严重分歧,史称“府院之争”,即总统黎元洪和段祺瑞之争。张勋以调解“府院之争”的名义,率刘廷琛等人,带部下辫子军由徐州乘津浦铁路火车来到了天津。兵屯天津之时,闻日本人表示不支持复辟,张勋距京师咫尺却不进京。刘廷琛十分焦急,夤夜力说张勋把握时机,又以加急电报给青、沪遗老,让他们速来天津或致电张勋,以“赞襄复辟大业”。张勋终于率军进驻北京,他的军队占据了重要位置。多数人还只是认为张勋只是趁机捞取政治资本,在民国政府窃居高位,但6月30日这天深夜,张勋与刘廷琛进入清官,见年幼的宣统与太后,提出“宣统复位”。由于民国政府一直执行“清室优待条件”,宣统他们拥有紫禁城的大部分宫殿,有太监、宫女,有内务官员,有数量很大的“岁银”,虽无权,但仍是帝后生活。对复辟因无实权、兵力,不敢去做,而张勋、刘廷琛硬做主张,决定复位。7月1日凌晨,张勋的辫子军占据了北京的火车站、电报局,守着总统府,宣布光复清廷,宣统复位。这时,已是民国六年,北京市面已是民国式样,这一天奉命挂“龙旗”,已少有人保存,有的只能赶制,又令官员戴花翎、红樱帽,穿朝服、朝靴,一时间也难找到。一些估衣铺发了财,压库的旧服又被卖出,老百姓不知究竟,像看戏一样,看着这一天的突然变化。这一年爱新觉罗·溥仪才12岁,虽然比他6岁下“退位诏”时已年长6岁,仍是一个孩子,对政治大事尚无主张,更不会下“圣旨”,这全是张勋、刘廷琛操纵的,被人称作“一文(刘廷琛)一武(张勋)”。上午九时,张勋在宫中,加盖“玉玺”,下了“圣旨”,因非溥仪所下,史称“伪谕”。其中说:“朕不幸以四龄继承大业。辛亥变起,我孝定景皇后(隆裕)至德深仁,不忍生灵涂炭,推让政权,公诸天下。今者复以党争激成兵祸,天下汹汹,久莫能定。……人心思归,唯如所请,于宣统九年五月十三日(旧历)临朝听政,与民更始。”P014-015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