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颉刚卷

作者刘梦溪
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6-08-01

特色:
《中国现代学术经典》收清末民初以来中国现代学者的著作,以人为卷视所论著篇幅之多寡,或分卷或合卷,合卷并考虑到了入选者的学科性质和师承关系。这是**批,四十四家,共三十五卷。 所收著作以典范性和代表性为基准,主要从学术本身的独立价值着眼,虽然有的著作以前曾以不同的形式出版过,但纳入经典系列,在中国现代学术特定概念笼括下出版,尚属首次。 入选著作以专著为主,同时酌量选入一些论文,可以说是名著与名篇并重。对学者自述学术次第或集中谈自己为学观念和为学方法的文章,适当有所附载。 中国现代学者的著作,撰写和出版的时间跨度较大,版本颇不统一。此次编选,尽量选择好的底本,加以整理,并一律加新式标点。对以前出版过的较好的版本,有的则征得原整理者和出版社同意,径直选入。希望通过这次整理、校订,使这些具有经典意义的学术大家的著作,能够成为新的读来较为方便的版本。 每卷之前有学人小传,卷末则附有学术年青和著述要目,均系编校者撰写,详略容或不同,内容务求准确,以便利读者查阅。 对入选的专著和论文,附有题解式的说明。主要介绍产生之背景、出版或发表之时间、版本演变以及翻译成其他语种的情况。

在国内外学术界有着历久不衰影响的“古史辨学派”创始人顾颉刚,毕生孜孜不倦于古籍的整理和研究。本书汇集了顾颉刚先生的重要学术著作《汉代学术史略》及《〈尧典〉著作时代考》、《〈诗经〉在春秋战国间的地位》、《州与岳的演变》、《〈古史辨〉**册自序》等学术论文与序跋,比较全面地展示了这位善于疑古的史学家的思想和风格。 《汉代学术史略》。1933年,因燕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邓之诚患病,代授秦汉史课,即把1930年为《清华学报》所写长篇论文《五德终始说下的政治和历史》改写成通俗性的汉代史讲义,题为《汉代学术史略》。1935年8月该讲义由上海亚细亚书局出版,这里收入的即是该版本。 顾颉刚(1890—1980),江苏吴县人,我国著名史学家。原名诵坤,字铭坚。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长期从事史学研究与教育工作。编著有《古史辨》、《汉代学术史略》、《史林杂识初编》等。在学术研究中,他积累了大量关于治学方面的经验,写出了50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他认为读书须重“五事”:一要养成特殊方面的兴趣;二要分别书籍的缓急轻重;三要运用自己的判断力;四是不可有成见;五要多求常识。他曾讲:“余读书*恶附会,更恶胸无所见,作吠声之犬。”又说:“我们的读书,是要借了书本子上的记载寻出一条求智求识的路,并不是要请书本子来管束我们的思想。”顾先生的这些见解对今天的读书人仍是有价值的。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