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吴子/国别:中国大陆 |
出版社 | |
出版时间 | 2006-01-01 |
特色:
【人生万象】要教育培养晚辈正直、豁达、磊落的胸怀和气度,必须从幼年开始。中国古人很重视对于孩子的教育,注重从小就给孩子打下良好的根基。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孔子并称为“孔孟”,为儒学学派的奠基人之一。他大力提倡孔子的学说,主张仁义、仁政,推崇气节,注重修养,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孟子之所以能够成就一番事业,成为儒家的代表人物,和他母亲的教育是分不开的。孟子的母亲非常贤良,十分重视孩子的教育。孟子的家曾靠近一处墓地,孟子的邻居们都以替人办丧事谋生。幼小的孟子觉得特别有趣,每日里和一群小孩子在一起,嬉戏玩闹,也学着吹吹打打,打幡送丧,挖坑埋棺。孟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担心如果长久住在这样的环境之中,幼小的孩子能学到什么呢?长大了又能有什么作为呢?她深深感到,这里绝非是自己想让儿子增长知识而能生活下去的合适的地方,有必要为孩子选择一处适宜孩子成长的好环境,于是就将家搬到一个集市旁边。集市之中每天都热闹非凡,各种叫卖之声不绝于耳,小小的孟子又开始学着大人的样子沿街叫卖。孟母看到孟子这样,感到很忧虑。她深知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不能让自己的儿子从小就在这种地方成长。她叹息道:“这里也不是我理想中要让孩子住的地方呀。”于是她又一次带着孟子搬了家。这一次经过精心选择,她将家搬到了一所学校旁边,孟子每日都学着学堂里老师的模样,学习效法各种礼仪,念诵各种书籍。孟母这才放下心来,觉得这样的环境才对儿子的成长有很大益处,从此就在这里居住下来,对孟子多加教诲,使孟子成为一代大儒。对于个人的修行,不仅要注意成长的环境,还要注意在平时生活的细枝末节严格要求,警醒自励,养成高尚的品德。晋代名将陶侃就很注意平时对自己的严格要求。陶侃曾经因战功做了荆州刺史。后来有人妒忌他,在上级面前说他坏话,陶侃被调到广州。那时候,广州还是偏僻的地区,他调到广州实际上是降了他的职。陶侃到了广州,并没有灰心丧气。他每天早晨把一百块砖头从书房里搬到房外;到了晚上,又把砖头一叠叠运到屋里。人们看到他每天这样做,感到很奇怪,忍不住问他为什么这样做。陶侃严肃地说:“我虽然身在南方,但心里想的是收复中原。如果闲散惯了,将来国家需要我的时候,还怎么能担当重任呢。所以,我每天借这个练练筋骨。”后来,东晋王朝把陶侃提升为征西大将军兼荆州刺史。荆州的百姓听到陶侃回来,都高兴地互相庆贺。官虽然做得大了,可陶侃还是十分小心谨慎。荆州衙门里大大小小的事情,他都要亲自认真检查,从来不放松。他常常对他的部下说:“大禹是个圣人,还爱惜每一寸光阴。像我们这种普通人,论智慧和能力,都跟大禹差得很远,更应该爱惜每一分光阴,怎能贪图安逸?如果活着对国家没有贡献,死了没有留下什么好名誉,那不是自暴自弃吗?【悟透人生】早期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如果能够在小时候就对孩子进行很好的教育,培养他们光明磊落、诚实正直的品格,这对于孩子的成长将大有裨益。否则等孩子长大以后再来改造他,已经太难了。所以,有见识的父母都要在孩子小的时候教育好他们,为他们的成长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人的高尚品德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逐渐在生活中一点一点养成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培养自己的高尚情操。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