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大师

作者贾宏图/国别:中国大陆
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8-01

特色:

在书业和读者中颇具影响的“文汇原创丛书”,又推出新作,本书就是其中的一本,记录了著名报告文学作家贾鸿图近年来游历世界名胜之地,每每“邂逅”那些大师的经历。在人生中,与大师同行,你会像钢铁一样坚强,你会像大海一样坦荡,你会因像他们一样献身自己热爱的事业而永远幸福。教堂的钟声、树林中的鸟鸣和公路上奔驰的汽车声,组成了维也纳的晨曲。这个音乐之城春天的美丽,有声有色。树林全绿了,比北京的还浓郁;花全开了,黄色的迎春花,白色的梨花,还有高大的满树花朵的白玉兰、粉玉兰,开得如火如荼。对维也纳的描述是画家、作曲家的拿手戏,作家简直无能为力,因为所有形容词都黯然失色。“太美丽了!”“太漂亮了!”这是我们在这个城市使用*多的词汇。我们的导游元先生*权威的说法是:维也纳和日内瓦是全世界环境*好、*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我想这应该首先感谢公元前1世纪罗马人对这个城市的选址——阿尔卑斯山北麓、多瑙河畔,四周环绕着森林,南面是幽深的山谷和开阔的平原。罗马人*先在这山水秀丽的地方建筑城堡,15世纪后又把这里建成了罗马帝国的首都,尽管他们占领了许多美丽的城市,还是对维也纳情有独钟。后来这里又成了奥匈帝国的首都。滨河伴山的城市之美是得天独厚的。城在林中,房在园中,人在花中,是这个城市的特色。著名的维也纳森林已延伸到城中,河畔路旁都是高大的松柏,不远处就是成片的森林。从皇家园林到家庭花园遍布全城,许多住宅的窗台上都摆着花盆。花园和建筑互相装扮,不分主次。虽然还是早春时节,园中栽下的郁金香已花蕾初绽,红黄蓝白紫各显神采。我看到园中跪在地下精心栽花的工人,好像正在绘画的艺术家,他们把每一个花坛装饰成一个大花篮或在其中栽出几何图形、音乐五线谱中的一个音符。维也纳的景色是看不完的,我们*感兴趣的还是这里的音乐。到维也纳可参观之处数不胜数,但市民公园是不能不去的,因为那里立着这个音乐之城的“城标”——约翰·施特劳斯的雕像。这个人及他的父亲老约翰·施特劳斯和他的两个弟弟约瑟夫·施特劳斯、爱德华·施特劳斯是这个城市永远的骄傲,他们创造的旋律让这个城市走向世界,让这个世界的许多人经常跟着维也纳的旋律纵情歌唱翩翩起舞。金色的约翰·施特劳斯,站在公园中心位置一座白色大理石柱上,他身着燕尾服,左手抚琴,右手拉弦,头微倾,神情痴迷。我们仿佛听到了《蓝色的多瑙河》那熟悉的旋律,听到了“春天来了,大地在欢笑”那深情的歌声。施特劳斯的背后,是用白色的大理石雕成的门形花环,那花环由飞翔的乐神和女神组成,展示了施特劳斯华尔兹圆舞曲美轮美奂的生命的旋律。雕塑前是一座红白相间的花园,其后树林环抱,郁郁葱葱。在市民公园漫步时刻,元先生和我们一起感怀这个音乐之家奇异的人生轨迹。生于1804年的老约翰·施特劳斯,是一个酒店老板之子。店里一群潦倒的乐手每天的演奏,使他迷上了音乐。15岁他就成了其中的小提琴手,以后成了乐队指挥,又自己作曲。1825年,老施特劳斯爱上了比他大两岁的酒店小姐安娜,并与她结婚,同年生下了长子,他把自己的名字给了他,这就是后来成了“圆舞曲之王”的约翰·施特劳斯。1827年他们生下了约瑟夫。1835年生下了爱德华。后来,三个儿子都成了享誉世界的圆舞曲大师。老施特劳斯很快走出维也纳,不断穿梭演出于欧洲各地,他的乐团和他的音乐名扬世界。1849年,老施特劳斯从英国演出归来后,由于旅途劳累,染上了猩红热,9月25日以45岁的英年病逝于维也纳。他为这个城市留下了250部作品,其中有18首进行曲、152首圆舞曲、13首波尔卡舞曲。著名的《拉德茨基进行曲》是金色大厅每年新年音乐会的保留曲目,无论哪位指挥家执棒,在音乐会*后都要演奏这首曲子,随着指挥家的手势,全场有节奏地鼓掌,这是老施特劳斯创作的歌颂拉德茨基元帅战胜侵略者的爱国进行曲。在人民大会堂的北京新年音乐会上,我曾被这首曲子激动过,也在随着老施特劳斯的节奏,由弱渐强,又由强渐弱地鼓掌,和全场听众一起心潮澎湃。这是一个音乐爱好者*难忘的时刻。……P1-3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