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
《仲裁与法律》是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和中国国际商会仲裁研究所主办,专门研究仲裁和法律问题的全国性法学读物。《仲裁与法律》创办以来,及时报道了国(境)内外仲裁发展动态和信息,并刊登了大量富有启迪和指导意义且有一定创新见解和应用价值的学术论文、案例评析以及介绍国际先进仲裁理念、经验和相关法律法规、仲裁规则等方面的文章,是中国仲裁理论与实务研究的权威性读物。《仲裁与法律》现辟有如下栏目:仲裁动态、专论争鸣、调解专栏、海亨仲裁、案例精辟、特载、法律法规等。自2002年起, 《仲裁与法律》逢双月,由法律出版社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全年共6本,总定价人民币72元,每本定价人民币12元。欢迎仲裁机构、仲裁员、律师以及对仲裁理论与实务问题感兴趣的各界人士踊跃订阅并投稿。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 2005年工作报告一、2005年案件受理及审结情况 (一)经贸仲裁办案情况 2005年,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贸仲委)受理案件的数量创历史*高纪录,共计受理仲裁案件979件(涉外427件,国内552件),其中北京总会462件,上海分会304件,华南分会213件。与2004年全年受案850件相比,增加129件,增长率为15.2%。案件争议金额为人民币120.6亿元。北京总会争议标的超过人民币1亿元的案件有8件。2005年,贸仲委共结案958件,其中北京总会448件,上海分会301件,华南分会209件。 2005年,贸仲委受理的国内仲裁案件数量首次多于涉外仲裁案件数量,但是在国内仲裁案件中,具有一定涉外因素的案件所占比例很大。例如上海分会受理的涉及外商投资企业为当事人一方的国内案件181件,占上海分会受理的国内案件总数的86.2%。从所受理案件的争议类型来看,贸仲委三地受理案件所涉争议进一步多样化,包括:货物买卖、投资、技术合同、金融、房地产、担保、工程承包、加工承揽、租赁、运输、特许经营、广告发布、知识产权等多种争议类型。其中,货物买卖合同争议的案件数量仍居**位,国内案件中的租赁合同争议也占有相当数量。同时,新争议类型增多,如合作办学、委托理财、特许经营、赞助等。从案件性质来看,涉外案件数量占总体受案数量的比重持续下降,国内案件受案量首次超过涉外案件受案量;简易程序案件数量增多;当事人约定仲裁程序的情况增多;适用金融争议仲裁规则的案件有所增加。从案件的复杂程度来看,除整个办案过程中各种程序事项需要认真处理、把握质量外,当事人提出管辖权异议和仲裁员回避申请的数量持续增长。其中许多案件所涉及的程序问题和法律问题比以往更加复杂,经办人员与仲裁庭合作提出意见后,提交专家咨询委员会进行讨论的案件比例增大。2005年贸仲委召开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