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王琪森 |
出版社 | |
出版时间 | 2006-08-01 |
特色:
上海民谚“菊花黄,斗虫忙”。上海旧著《淞南乐府》中曾写道:“淞南好,秋兴接冬春”。秋兴,即是斗蟋蟀的雅称。上海竹枝词也唱道:“轻斗蟋蟀重斗银,结伴登场秋兴新。”今年的虫事,看来要风云际会、群英争雄了。 ——《斗虫记》 藏青铜器历来有二忌,一是犯天忌,即青铜器乃重器,故民间是不玩青铜器的,命不相压要折寿。秦贵为封疆大吏,也算是朝廷重臣,命相是可压,但青铜器阴气盛,可能会影响到秦家后代阴气压阳,难有子嗣。二是犯皇忌,青铜器乃是天子之物,何人敢随便“问鼎”? ——《青铜记》 按照20世纪30年代上海紫砂界不成文的规矩,凡得到一把名壶都要在壶艺界定期雅集时共同赏析。作为上海紫砂壶艺界的掌门人古镜愚一掷万金买名壶,在上海各大小报纸的版面上已被渲染得沸沸扬扬。4月上旬的一个星期天,赏壶雅集在古镜愚的“紫瓯轩”举行。 ——《紫砂记》 临行前,原田秀夫的父亲原田春木赶到码头,他望着身着黄军装的儿子,忧心忡忡地说:“据闻李汉石收藏了此方汉金印,汉石既是我的朋友,又是你的先生,而追缴的任务又落到了你的身上,这可怎么办呢?”望着父亲苍老而焦虑的面容,秀夫想了想,宽慰道:“追缴汉金印,是‘天皇计划’ ,军部总要派人去上海的。如今派我去,我想我会尽可能把这件事办妥。” 春木听后,点了点头,特意提醒道:“你先生当年送你的一把刻刀带上了吗 ?”“我带上了。” ——《印人记》 当时的南浔商人身价在一千万两银子以上的属“象级”,在五百万两银子以上的属“骆驼级”,三百万两银子以上的属“狗级”,一百万两银子以上的属“猫级”。从而形成了“四象”、“四骆驼”、“四狗”、“四猫” 的富豪排行榜。 ——《碑帖记》 收藏,在正常的年月是一种情趣,也是一种财富。然而在非正常年月,却是一种隐患,一种祸害。凡是有品德、有骨气的收藏家要有‘血祭’和‘ 死拼’的准备。 ——《名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