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
本丛书的立足点既非“西方中心主义”,也非“中国中心主义”,而是以现代法治的普世价值为“中心”的。这一“中心”则通过中西法治发展,特别是其与反法治和非法治的较量中曲折发展的理论和实践向展开,并在诸如宪法至上、程序正义、权利本位、依法行政等等普遍公认的法治价值和原则上进行横向的深度开掘。在力图回答中国法治走向这一问题时,我们赞同Matz的“定理”:“所谓结论,就是你懒得继续思考下去的地方。”有时一个所谓权威的结论甚至比老老实实的疑问更为有害。中国法治问题是一个历史课题,也是一个悠久民族的群体性的文化选择课题,除了历史、民族和文化自身的答案以外,任何欲进行书斋作业的“学术定位”的企图都是虚妄的。诚然,这并不妨碍对这一命题进行艰巨而深刻的探险索和论证,问题将随着理论的深入和实践的发展不断激起更多的争论和进一步的思索,并一步一步地向它的目标接近。虽然我们不敢也无力构建“中国法治”理论的宏伟体系,但每一部书都可视为我们对这一问题探寻深思的结晶。它可能是纵向的、横向的,或点或面地记录了古今中外法治的理论和实践,以滴水之光折射汪洋大海,同时也是提供了作者本人对法治之道、对中国法治之路的审视、反思、拷问和设想。[编辑推荐]围绕1979年至1998年政治学界和法学界在法治问题上的争论与探索,浓缩中国人对法制现代化的认识与思辨,展现“法治”对“法制”的超越与成就,揭示中国坚定地走向法治国家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