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播之父-刘瀚传

作者陈尔泰
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8-01

特色:
中国广播之父——刘瀚先生是开中国广播事业之先河的人,是划分我国广播事业有无界限的人,是创建中国广播文化肇端纪元的人,是发扬一种奋起自强优良作风的人,是铸就一代辉煌伟绩的人。把他的人生足迹勾画出来,对于了解中国广播的历史,了解中国广播文化的发展,了解中国广播人造福国家、民族、社会的情怀,显然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刘瀚先生创建中国广播,与世界广播发展同步,与发达国家广播发展齐肩,使全新的声音文化惠临国人,他的事迹和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应为国人记住,为后人记住,为广播人记住。

清末,称现在的河北省为直隶省,直隶省的通州,就是现在北京市的通州区。通州城内有个弥陀庵胡同,胡同内一座院落叫嘉惠堂,里面住着一户姓刘的人家。主人是刘承泽,字衡甫,夫人李氏。刘衡甫老辈人早在乾隆年间就由山东招远来到此地,先住在旧城南门外,后来移到这里。他的弟弟叫刘承恩,字华甫。李氏是通州衙门官吏的女儿,通情达理,慈祥贤惠。刘家日子过得和美平静,1889年6月29日,李氏生了一个儿子,起名叫刘瀚,刘家夫妇欢喜得不得了。 刘衡甫是京汉铁路设在保定的“大差局”的采购员,身在保定,只是休班才回通州看看,并不常住家里。李氏带着儿子刘瀚在嘉惠堂常住。光阴过得很快,寒来暑往,刘瀚已经五岁多了。刘衡甫就把刘瀚送进本地一家私塾读书。私塾先生姓高,是当地的名儒。高老先生在本家排行老七,所以人们都尊敬地叫他高七爷。高老先生是位饱学之士,经、史、子、集样样皆晓,书法、琴棋当地有名。他教书严格认真,刘瀚虽小,却很听话,学习努力,颇得高老先生的喜欢。几年中,刘瀚读五经四书,诗词文章都有很大的长进。让高先生特别满意的是刘瀚写得一手柳体好字。那字,内紧外展,刚劲有力,透着柳字的精神。高先生拿着刘瀚临摹的柳公权玄秘塔,给他的学生看,表扬刘瀚有天赋。过年的时候,小小的刘瀚在自家的门前贴了一幅自己写的对联:“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邻居知道是小刘瀚写的,都拿着裁好的红纸到刘家,请刘瀚写春联。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没有料到,刘瀚的母亲得了重病,刘瀚整日守在母亲身旁,盼着母亲早日康复。虽然寻医问药,百般救治,但母亲的病还是日重一日。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母亲撒手人寰,离开了他心爱的幼子,挂念的丈夫。小刘瀚久久地拉着母亲的手,哭得死去活来。邻人、亲戚见此情景,无不动容,一面流着泪,一面安抚小刘瀚。在母亲去世以后的日子里,刘瀚常常一个人愣着,不吭声,泪水不断地流。这从天上掉到地上的伤痛、打击,摧残着他的幼小心灵,是那样地无情。 刘衡甫料理完妻子的后事,也一直沉浸在悲痛之中。尽管儿子刘瀚在通州还有亲属照顾,但总不是长久之计。后来刘衡甫在保定城内杨淑胡同租了房子,经同仁劝导,娶徐氏续弦。不久刘家搬到四棵树胡同居住。1898年,刘衡甫把刘瀚从通州接到保定家中。出人意料的是,徐氏对小刘瀚视同亲生,弥补了他过早失去的母爱。刘瀚对继母也特别尊敬,像亲母一般对待,一家人一如既往,过得平和友善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