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分省高考作文全观察

作者暂无
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9-01

特色:

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只老鹰从鹫峰顸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题意破解 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张瑾琳 200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作文题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虽多少出乎人的意料,但有2005年全国高考作文试题逐渐的个性化趋势做铺垫,也给了广大考生一个提示:话题作文一统天下的局面已然被打破,高考作文的命题逐步呈多元格局。它体现了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高考作文认识程度的不断加深。总之,高考作文越来越人性化,更为科学、合理了。考生只要抓住命题的特点和趋势,就会有章可循,备考就变得有条不紊,事半功倍。 命题特点: 1.命题形式发生变化。2004年,除北京外,其余十四套作文题均为话题作文;2005年,高考分省自主命题的范围进一步扩大,话题作文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看图作文、材料作文、命题作文开始出现;2006年的高考作文命题更是异彩纷呈。全国卷I也一改近年来倡导并实行着的话题作文,而采用以前的阅读材料、自主确定立意的形式来命题。材料作文,顾名思义就是只给材料,既没有现成的题目,也没有话题,写什么必须自己从材料中提取,审题的难度较大,有助于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如果学生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不够,不能全面理解材料、准确抓住主要矛盾,而是抓住细枝末节,就可能跑题,所以分析材料的主要矛盾,从中提炼出观点是写作的关键。但同时材料作文允许多角度立意,这样就为考生多侧面、多角度立意打开了方便之门。材料作文可以较好地拉开考生档次,同时,也避免了宿构、套写、抄袭作文的现象出现。 2.命题简单明了,不设审题障碍。体现在三方面:**,命题材料语言通俗易懂。作文材料是一则寓言,讲的是一只乌鸦想学老鹰抓小羊的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