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实验室里的神奇故事

作者童蕊
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9-01

特色:

12岁的“少年狂”你知道吗,著名的华裔物理学家,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也曾是“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里的工作人员之一呢!杨振宁在7岁的时候来到清华附小读书,之后在北京一住就是8年。杨振宁小时候,不是一个*守规矩的孩子。据他自己说,清华的每一棵树他都爬过。在他上中学时,当时在北京大学当数学教授的父亲就发现儿子的数学能力很强,他偶尔教给儿子的解析几何和微积分知识,儿子几乎一学就会,这使父亲十分高兴。可是父亲却没有专门在儿子小时候就刻意教过他数学知识,而是在初一与初二之间的那个暑假,请人介绍了一位历史系的学生教杨振宁学《孟子》。因为父亲认为与其培养出一位科学家来说,能培养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道德的人则是更重要的事情。父亲在闲暇时间还教小杨振宁唱一些爱国歌曲,如:“上下数千年,一脉延……”,“中国男儿,中国男儿……”等等,杨振宁也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有一次,12岁的小杨振宁翻开了父亲书架上一本书——艾迪顿写的《神秘的宇宙》,那里面讲的是20世纪到那个时候为止,所发现的一些新的物理学现象与理论。他顿时被书中所描述的神奇科学激发出了极大的兴趣。看完这本书后,小杨振宁跑到父亲身旁,郑重地告诉父亲:“我知道以后我要做什么了,我要在20年后去拿那个诺贝尔物理学奖!”1952年12月中旬,已经在世界物理学界崭露头角的青年科学家杨振宁,收到了来自“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一封信,信里邀请他访问布鲁克海文一年。要知道,“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拥有当时世界上*大的质子加速器,可以产生介子和奇异粒子,许多世界各地著名的科学家、实验组都在那里工作,而且还做出了许多有重大意义的结果,为此杨振宁决定接受这一邀请,于1953至1954年,在“布鲁克海文实验室”工作了一年。而正是这短短的一年时间,为杨振宁以后取得辉煌成绩、为他实现12岁时的梦想创造了有利条件。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