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
一、惠栋,“人间天堂”的骄子和寒士沫浴于“人间天堂”的自然风光,陶溶于吴地的人文景观,出身于太湖之滨的书香门第,知识主义传统下的“四世名山”,终身清贫的一介寒士,对科举考试的批评,“士不遇”的感慨。惠栋(1697—1758)是清代著名经学家、哲学家、语言文字学家,吴派经学的创始人和领袖人物。字定宇,号松崖。康熙三十六年(丁丑年,1697年)十月初五日,这位未来的大学问家、学术思想家出生在清江苏省(1667年设)苏州府吴县东渚(今苏州市吴县东渚乡)。乾隆二十三年(戊寅年,1758年)五月二十二日,这位学术巨星陨落,墓葬在县境西光福镇香雪村。东渚就在光福地区。吴县,是太湖之滨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久有“人间天堂”之誉。这里以其古老的文明,杰出的人才,秀美的山水,丰富的物产,乃至讲不尽的美丽的传说故事著称于世。吴文化蔚成中国古代文化一大区域文化。东渚、光福西濒太湖,东距苏州市中心二十多公里。东渚镇原名红豆村(也是因惠周惕、士奇、惠栋祖孙三代人称老红豆先生、红豆先生、小红豆先生得名),因位于西渚村以东,称东渚,浒(浒墅关)光(光福)运河贯通南北。光福镇原名野步市,又名志里、邓尉,南朝梁代大同年间(535年一546年)建光福寺(又名铜观音寺)于龟山西南麓,故名光福,浒光运河和木(木渎)光(光福)运河在此交汇。南宋时,光福市已是“民灶千余,阡陌交通”的集市,明代已成为吴县六大镇之一,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设巡检司。东渚、光福地区山毓水秀,风光旖旎,著名的太湖七十二峰,有五十六座分布在吴县西部,东渚、光福地区就有南阳山、青山、龙山、茅山、安山、龟山、虎山(因吴王养虎于此而得名)、铜坑山、邓尉山、穹窿山等。青山绿水,香飘四季,到处是美不胜收的佳景,终年有沁人心脾的花香。梅花是东渚、光福的名花,光福邓尉更是探梅圣地,向有“十里梅乡”之称。惠栋茔地香雪村附近的香雪海,这一美妙的名字,如今伴以电冰箱名扬世界,那里正是邓尉探梅的绝佳胜处,曾赢得“邓尉梅花甲天下,望中无地不栽梅”的美名。元末明初,邓尉探梅已成为吴地习俗,清康熙皇帝玄烨也曾三次来邓尉探梅,乾隆帝弘历则六次游历香雪海,五次作《邓尉香雪海歌》。梅林香雪海是梅花名品青梅、雪梅、大青梅、红果梅、品字梅、白梅、花梅、黄豆梅、寿桃梅等的海洋;香雪村内还盛产桂花,三秋桂子,什么金桂、早晚银桂、子桂、丹桂、四季桂、月桂、木樨、白洁等名品,映日成彩,夕折蟾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