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
现在我们转向广义的病因研究。 一个简单的问题曾经把健康科技人员逼入困境:“人们同样处于产生上 面所说的病因的环境中,为什么有人生病,有人却十分健康?”现在,这个 问题的解答已经相当清楚了:这与基因和基因状态有关。但是当世界卫生组 织将精神和心理健康纳入健康标准时,当基因和基因状态与思维、意识、性 格和精神状态的关系还没有完全阐明时(在下一节中会讨论这个问题),我们 可以暂时直接地将精神状态和心理状态与某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联系起来。 广义的病因学研究的结果也是简单的:你有发病的内因一基因,你不发 病是因为你的基因没有处于发病的基因状态,你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可能 会导致基因从不发病的基因状态变化为发病的基因状态,于是你的基因处于 发病状态你进入了病态。 现在来简单叙述一下中医的病因观点,你可以发现在一些基本观念上与 广义病因学的看法是有相似之处的。中医是以人体状态为中心进行病因分析 的,认为病因与先天之气或后天之气密切相关。先天之气指来自父母的遗传 因素,与我们现在的基因因素相似;后天之气则与人体生长过程中的影响因 素相似。中医同时将后天之气划分为三大类别: ——精神因素:中医认为“七情”是影响人体健康的主要精神因素。七 情是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与五脏有密切的关系,如喜伤心、 怒伤肝、思伤脾、忧悲伤肺和恐惊伤肾等说法。 ——饮食因素:饮食与七情和五脏的关系在《内经》中已经有过论述, 食品的五味和五气对特定器官的影响与现代医学的发现有不少相似的事实根 据。 ——外部环境因素:中医的六淫指出了外部环境中与健康相关的因素, 即风、寒、暑、湿、燥和火。六淫与脏腑功能之间的关系也在中医典籍中有 详细的描述。 先天之气与后天之气的平衡是保证人体元气的关键,此平衡一旦失去, 元气和生气将会被削弱,导致病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