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学史(全3卷)

作者何勤华 著
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8-01

特色:
本书**、第二卷于2000年10月出版以来,获得了读者的好评和学术界的肯定。并于2002年,获得了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一等奖;2004年,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故此次再版,在文字组稿方面,除对个别错字做出订正、对某些内容做出补充之外,未做大的改动。本次再版变动比较大的地方是:增补了与文字叙述内容相关的图片362幅。这些图片,有一些是作者近几年在各种公开出版之文献中收集所得,也有一些是在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政法大学图书馆、上海图书馆、上海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日本东京大学图书馆、东京大学法学部图书室等翻拍复印所得。凡引用他人成果者,笔者在书末的“插图索引”中都一一做了说明。  本书此次再版,同样得到了法律出版社社长、总编黄闽先生的全力支持,同时蒋浩先生直接策划了本次以图文并茂方式再版的计划,而本书责任编辑董彦斌则为本书的编辑出版付出了巨大的劳动。对此,均表示作者一片感谢之意。至于本书还可能存在的错误缺点,则完全由作者个人负责,并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针对中国法学史研究的这一现状,本书的导论和序章首先对中国古代有没有法学?律学能否代表中国古代法学?中国古代法学具有哪些形态?其内涵与外延是什么?中国古代法学与西方或现代法学具有哪些不同的特点等问题作了探讨,然后在**至第六章中对中国古代法学的萌芽、诞生、发达、昌盛、成熟以及衰落的过程作了描述,对中国古代法学在发展之各个阶段的特点以及它对周边国家的影响等作了阐述,*后对中国古代法学为什么必然消亡?中国古代法学在中国学术史和世界学术史上的地位发表了看法。  虽然,国内外在中国法学史的整体研究上还是一个空白,但近年来中国思想史、哲学史研究的巨大成功,中国法制史和中国法律思想史研究的众多成果,以及大量古代经典作品的点校注释和翻译出版,为本书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如果说本书对中国学术发展有一点贡献的话,那只是在前人和同辈的业绩之上,从一个新的角度即法学史角度对中国丰富的法律文化遗产作了一番梳理,得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和结论,并且在中国法学史的体系,内容以及一些基本概念上,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而已。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