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党八股》读后感1000字

《反对党八股》读后感1000字

《反对党八股》,源于毛泽东同志1942年在延安干部会上的讲演。主席认为,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往往会拿党八股作为自己的宣传工具。那么党八股是怎样产生的呢?简单说来,是对五四运动积极因素的反动,是形式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这种东西有八条罪状,一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联系到现在,包括很多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东抄一句,西拼一条,像吃火锅般,把油盐酱醋茶粉面很多东西都放了进去,但最终的结果便只能是杂然无味。当然了,靠空话骗人的伎俩在当前确实十分普遍,养成了很多学生缺乏创造,不敢批判、阿谀奉承的弊病。搞得社会风气浑浑噩噩,没有一丝新鲜的感觉。还有诸多领导的演讲,套话虚话没用的话连篇,说到底也谈不到核心,不能够指出问题,总是描绘蓝图,给人空中乱飘的境况,指标多,承诺多,嗓门大,就是兑现少。

第二是装腔作势,借以吓人。还是说教育,因为自己比较熟悉一点。动不动就拿出某某主任、某某书记的话来当靠背,好不要脸,要么啰里啰唆,含糊其辞,要么满目张狂,一语拒绝,仿佛自己很有权势的样子。另外在学术方面,从不论取得了怎样的影响,不论给人民和国家做出的贡献,却往往只是拿论文的数量来吓人,而论文究竟是如何来的,必然绝口不提,因为很假。

第三条罪状是无的放矢,不看对象。主席当时所说的“无的放矢”,是指许多人不按照历史的人民的知识构成和水平,往往乱发演讲,乱贴文章。这跟现在没什么区别,什么“要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养猪”,这等口号皆能归入此类。其实近些年来,我们都能够感受都得到,像诸如余华、路遥这类讲述人性,描述普通人生活的作家已经非常非常少了,相反,刻画虚幻血腥、脱离人民实际生活的东西却多如牛毛,文学谁来拯救?

第四条罪状是语言无味,像个瘪三。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没有思想的东西自然会令人觉得贫瘠可怜。许多志于文字工作的人,不去接触大众的生活,却又总是幻想着要写出伟大的作品,岂不可笑?还有一些“指导”大学生学习和规划生涯的书籍,里面的东西貌似是在教人如何登上高位,如何谈对象,如何不挂科,完全抛却了大学精神,作者在那里胡乱说一通,看似天花乱坠,其实害人不浅。

第五条罪状是甲乙丙丁,开中药铺。就是一个会必能说上个七到八条,每条又包含四到五个小点,内容不多,形式却够吓人。或者左一个理论,有一个定理,弄得人云里雾里,自己却陶醉欣喜。自己没有态度,尽是搬出些典籍,还常常糊弄大众,挑战人们的智商。但问题在于,现在的很多杂志社,竟奉此类文章为上作,悲哉!第六条罪状是不负责任,到处害人。这跟第七条“流毒全党,妨害革命”和第八条“传播出去,祸国殃民”一脉相承,无需多说。最后,作为一个预备党员,我想说: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望各位自重。

《反对党八股》读后感1000字

《反对党八股》一口气看完了毛泽东写的《反对党八股》,觉得他实在是写得好,一语中的,揭露了许多官方文章的本质。而这种官方文章,不仅50年前的中国有,50年后的现在,同样的毛病仍然泛滥。

许多官方的文章,呈现的就是“党八股”格式;许多领导发言,发表的就是“党八股”式言论。我们的很领导似乎没有学会用群众的语言说话,似乎也没有学会根据事实来发言。形式化、教条式的条条框框仍然充斥在党的各种系统里,情况并没有出现太大的好转。下面请先允许我引用毛主席的“党八股八大罪状”,对这些毛病进行一个简单的批判吧!先说党八股的第一条罪状:空话连篇,言之无物。再看看许多政府文件、党的刊物,难道不是又长又臭吗?尤其是许多领导的发言,说那么多的客套话,兜了那么大的一个圈,好不容易终于回到会议主题上来了,下面的人真的乐意听吗?这不是浪费别人的时间吗?至于第二条“装腔作势,借以吓人”。看看我们的许多政府公文,难道不是这样子吗?不把一件事说得清楚,反而像磊转头一样把这件事包装起来,这种官腔实在让民众反感。

党八股的第五条罪状“甲乙丙丁,开中药铺”在现今也是个很普遍的现象。举个例子,上党课的同学写个文章,发表个“想法”,不时就是套用了固定的格式,也就是所谓的“填鸭式”文章,写出来的东西自然也就千篇一律,内涵严重缺乏。而第六条“不负责任,到处害人”就不用我多说了。部分党的、政府的条例、文章没有经过慎密的调查,严谨的论证,说不准引用的数据就不对,更别要求得出的结论符合常理了。而许多这些不负责的条文,被政府拿来当行动指南,om/dushubiji/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