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偶拾

你若不爱读书,那多半是因为所读的不是“真正”的书,而是无法选择的情形下不得不读却索然无味的书。

而选择符合自己心境和精神、灵感、气质的书来读,读书便成了一件赏心悦目的事。

年少时,多愁善感,读柳永、秦观、李清照。读《少年维特之烦恼》《哈姆雷特》;年长些,心平气静、读陶渊明、王维、李商隐,读《苏东坡传》、《普希金诗集》;而当年老时,读任何一本书就像是见一位老朋友,在夕阳西下回首陈年往事,重返芳泽……

年少时,我喜欢读席慕容,读他的《愁》体会那淡淡的悠思;年长些,我喜欢读泰戈尔,读他的忧郁,读他的不凡的灵感。“渐渐的,读书成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读书——让我学会从享受中获得力量,坚韧与自强,让我生平第一次体会到“灵感”一词的实质和它深处的奇妙之所在。读书——让我明白什么叫伦理道德和规范,而介于它们之间的却不只是单纯的空气而是“人”。在伦理道德的范涛中是无善恶之分的,存在的只是道德、良心还有一种社会责任。记得曾经读过一本书,名叫《世界上最感人的品德》。然而,就是这本书,它开启了我幼小心灵的第一扇“道德门”,启发了我那时还正在迷茫的思绪,让我的心找到了前进方向和目标,让我受益匪浅。大家应该都看过这样一个故事吧:

有一天,一位先生去乘火车时,掉了一只鞋而这时火车起动了,他来不及捡回那只鞋。当回到座位时、他急忙把另一只鞋也扔了下去,刚好扔到那只鞋旁边。这时候,邻座的一位先生很是好奇便问:“先生这是为何?”那先生毫不犹豫的回答道:“既然掉了一只,我留着的话也没用,那倒不如扔下去,凑成一双,别人捡到了还可以穿啊……

是啊,这种品质该是多么高贵,有气质啊!它深刻的体现了一个人的良好道德与精神品质。深深的启发着我、感染着我。让我明白,“知识与道德同存,相辅相助,互相促进”

从小到大,读的书不多,但却足以启发我尚小的灵魂:

我不去想是否能成功

既然选择选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知识,从尚道德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