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后天基因,经验,及什么使我们成为人

作者[英]马特·里德利
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09-13

特色:
天和地被创造,大海波浪拍岸,鱼儿戏水,鸟儿欢唱,大地上运物成群,但还没有一个具有灵魂的、能够主宰世界的高级生物。这时普罗米修降生了……他赋予万物以智慧,盗来天火照亮人间…… ……(本书)为一个古老的争论赋予现代的灵魂,同时又给当代遗传学提供一次卓越的导读:包含基因和环境的反馈环通常没有得到很好的理解。而现在,这种可塑性、这种优美的交互性,对于我们对人类的本·性的新理解如何影响公共政策似乎至关重要。这些时代就需要这样一本书。 ——伊恩·麦克伊文(I an McEwan) 著名作家,英国布克文学奖、美国全国图书奖得主 清晰地解释有关是什么使我们是我们现在之所是的*为晚近的发现、解释我们在沉思我们想要成为什么时应该如何思索这些发现……非常出色,写得充满洞见、智慧,文风迷人。 ——斯蒂芬·平克, 《白板说》的作者 哈佛大学心理学系教授 令人心旷神怡的知识享受,清楚,立论公允,当然也是妙趣横生。 《先天,后天》对我们现代对基因与经验的理解做了一次精深而迷人的考察。 ——奥利夫·萨克斯(Oliver sacks) 纽约爱因斯坦医学院神经学教授,著名脑神经科普作家 这真是一本引人入胜的书!他是多么出色的作家,他看来越来越优秀了。 ——理查德·道金斯 《自私的基因》和《延伸的表现型》的作者,牛津大学教授

本书详细记录了我们对基因的理解中所发生的一场新的革命。里德利描述先天力量的信徒与后天力量的信徒,为解释人类这种悖论式的造物如何能够既有自由意志同时又受本能与文化的推动而发生的百年之争。对基因如何建造大脑来吸引经验做了一次激动人心、紧跟前沿的论述。全文充满洞见、智慧,文风迷人。 2001年2月,学界宣布,基因组所包含的不是如原先所预想的10万个基因,而是只有3万个。这个令人震惊的修改导致一些科学家做出结论,认为人类基因其实不足以解释人们的所有不同方式的行为:我们必定是由后天而不是由先天所造就的。生物学再一次要被放在先天一后天的争论这张普罗克汝斯忒斯之床上撕扯。 广受赞誉的科普作家马特·里德利主张,正在出现的真相比这种神话要有趣得多。后天培育依赖于基因,而基因也要求后天培育。基因不仅预先规定大脑的广义结构,而且它们还吸收塑形的经验、因应社会的线索,甚至运转记忆。它们是意志的原因。也是意志的结果。 在DNA双螺旋结构发现50年之后出版的这本《先天,后天》,详细记录了我们对基因的理解中所发生的一场新的革命。里德利描述先天力量的信徒与后天力量的信徒,为解释人类这种悖论式的造物如何能够既有自由意志同时又受本能与文化的推动而发生的百年之争。《先天,后天》对基因如何建造大脑来吸引经验做了一次激动人心、紧跟前沿的论述。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