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
本书从中央电视台的300个栏目中,精心挑选出20个*具观众缘和影响力的品牌栏目,对其制片人进行生动、深入访谈。该书以访谈内容为主体,适当加入些分析文章,插入大量栏目现场图片活跃版面。
《超级女声》节目创新之道 1.节目创新:成就收视神话 根据央视索福瑞提供的31城市调查数据,《超级女声》广州淘汰赛收视份额*高时曾突破10%,居同时段播出节目收视份额**。《超级女声》在湖南卫视播出时,同时段收视率仅次于CCTV-1,排名全国第二。 “超级女声”2005年度决赛的广告被预订一空,15秒广告费以11.25万元的高姿态超过央视《新闻联播》后11万元的“标王价”。通过《超级女声》节目,湖南卫视突破了省级卫星频道比央视低的广告心理价位。 2.市场趋势:平民造星时代降临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盛行以《综艺大观》为代表的综艺节目,明星高高在上,大众的明星崇拜流行。 1995年开始,娱乐节目进入游戏类节目本体的时代,以《快乐大本营》和《超级大赢家》等为代表,特征是明星娱乐大众。 世纪之交,益智博彩类节目占主流,以《幸运52》、《开心辞典》为代表,节目注重与观众的互动参与性。 2004年开始,“平民造星运动”如火如荼地展开,以《超级女声》、《梦想中国》为代表,娱乐节目进人大众自娱自乐的时代。 3.产品定位:差异化竞争 《超级女声》不是靠明星取悦大众,而是打出“大众取悦大众”的创意王牌。它本质上不是一个专业级别比赛,而是一个全民参与的大众娱乐活动,这迥异于强调艺术性及专业性的央视青年电视歌手大奖赛。 “大众化”是《超级女声》品牌辞典里*核心的关键词,不分唱法、不论外形、不问地域、参与性超强的无门槛“海选”造就了国内规模*大的平民造星运动。放下架子的“超级”品牌有能力覆盖社会中各个年龄层的观众,成为一个“合家欢”式的大众参与品牌,进而对以家庭为单位的群体产生影响。 4.产品设计:赛制决定影响力 海选阶段——在2004年无门槛海选基础上,引入“想唱就唱”、“想说就说”环节。 在比赛现场增加观众评议团,自愿报名并通过制作单位选拔的观众可来到比赛现场,代表大众对选手评委的表现发表观点,想说就说。 淘汰晋级阶段——在50进20、20进10、10进7、7进5、5进3淘汰赛中,引入“家庭舞台”概念。 提升“亲友团”在节目中的比重,选手家庭(父母或亲友)将首次作为比赛内容之一进入现场,主持人、评委、家庭三方和选手进行互动,在保证比赛激烈程度的前提下,提升比赛的人文关怀和亲和力,为“超级女声”的背后故事营造讲述空间。 总决赛阶段——引入“城市女声”和“女声夏令营”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