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
家庭,是一个人的生活的避风港,也是情感的庇护所,对每个人都很重要,尤其对孩子更为重要。家庭,是孩子的哺育的摇篮,也是成长的靠山。尽管千家万户有不同的家境,但在孩子心目中,要有父亲和母亲才成其为家庭。从这个意义上说,绝大多数的人都有个家,而我却没有。确切地说,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没有“家”的概念,不知道“家”在哪里?就知道自己是住在别人家。任何人当他回忆自己的人生时,无不首先追忆自己的出生地和生育自己的父母。但是,当我回忆自己的人生时,极力地去搜索有关我的出生地和我的父母的记忆,脑海里却是朦艨胧胧,一片模糊……旧社会的黑暗制度和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巨大灾难,也给我带来一连串的不幸,使我过早地丧失家庭,与亲生父母分离,成为无助的孤儿。在我幼小的心灵上,蒙上了惨淡的阴影。苦难的历史给我留下了永久的伤痕……我对家的零散概念和童年的往事,都是在我年龄稍长的时候听亲戚们讲的。我是一九二六年出生在上海的一个回族家庭里。我家的祖籍在哪儿?我的祖父是做什么的?没人跟我说,我一概不知。只听说我父亲年轻时曾在上海一家珠宝商店当学徒。因为勤奋好学,聪慧过人,没几年就学会了许多识别珠宝、钻石、玉器、古玩、字画品质的知识和鉴定真伪等技术,很快地从学徒成为一名有技术的店员。因此商店老板很赏识他,重用他,老板还将一些重任派他去独立完成,如专门送一件贵重玉器、珠宝到某一客户家中。有时还跟随老板将贵重古玩、玉器送到日本。可见他是得到了老板的极大信任,据说后来还成为这家古玩店的一个小股东。但不幸的事发生了,有一次老板派他将一件贵重器物,据说是一个水晶球,专门送到日本,在日本海关检查时,父亲不慎失手将这件器物掉在地上碎成两半,完全破坏了它的价值,使商店受到了极大的损失,从此老板不再信任他了。更糟的是,在一次火灾中这个古玩店损失渗重,从此倒闭。我父亲也就完全失业了,父亲经历年轻时代这些重要生活转折时我才两三岁,懵懵懂懂,什么也不知道。父亲失业后,家里经济状况一落千丈,竟至一贫如洗,无奈,父亲携带全家投奔了我的大姑妈,迁居到了南京。南京的大姑妈是个有钱人家,她有一个女儿,大学毕业后在法院做法官。由于父亲会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小字,于是在大姑妈女儿的引荐下,得以供职于南京地方法院,做了一名录事。但好景不长,没多久,父亲患了肝炎,再次失业。在贫病交加、生活潦倒的境况下,他连我也养不起了。当然,他更怕染病于我,遂将我托付给了与他过从密切的三姑妈。P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