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部省会城市社会结构变迁(合肥市社会阶层分析)

作者王开玉
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07-10

特色:

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为了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合肥市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合肥市城乡居民的收入也显著增加。20多年来,合肥市职工的工资总额以平均每年16.1%(未扣除价格因素)的速度增长。1997年,合肥市职工人均年工资达6254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比1978年和1991年分别增长144%和46%;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2000年已低于40%;居民家庭日用消费品趋向多功能、多元化、高档次,在城市家庭中,彩电、冰箱、洗衣机已进入更新换代阶段,空调、电话、微机、VCD、DVD等具有20世纪90年代特征的消费晶已进入和.正在进入普通市民家庭。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步伐加快,住房正在成为市民消费的新热点。改革开放使合肥市农民生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据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合肥市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已由1978年的103元增加到1997年的1855元(未扣除价格因素);1997年,农民人均生活用房面积达22.3平方米,比1991年增加了5.38平方米;农村平均每百户农民家庭拥有电视机101.3台、洗衣机9.27台、电冰箱11.6台、摩托车1.95辆。全面的现代化应该包括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特别是人的现代化,在思想上确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或者说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把以人为本作为价值观,是因为:一方面商品经济是一种平等的经济关系,在商品交换中,独立的个人或人的独立性不断生成;另一方面市场经济本性决定人与人之间的分化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分离。同时,从近期看,没有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便没有发达的市场经济;从长远看,没有以人为本为价值取向的这样一个社会的和人的发展阶段,不可能产生独立的人,而没有独立个人的生成,就谈不上独立个人之间的联合即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也就谈不上后工业文明。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的完整性体现在个人、集体与国家的协调关系中。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是世界范围内现代化的主题,也是我国现代化的主题。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是马克思关于人的生成发展的一个重要思想,归纳起来有如下基本内涵:**,人与自然的全面统一。人在改造外部自然中创造着自己的形象,实现着人的自由意志。第二,人与社会的全面统一。第三,人的本质的全面实现。诚如马克思所说:“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第四,人的身与心的全面发展。人们没有固定的职业并能随自己的心愿自由地发展。现代行为科学的激励理论把人的需要分为5个层次:**,生理的需要(衣、食、住、结婚等);第二,安全的需要(劳动和职业保障、财产和住所的安全、社会保险等);第三,社交的需要(同事间的友谊、社会集体的欢迎等);第四,尊重的需要(自尊心、声誉、受尊敬、社会地位等);第五,“自我实现”的需要(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实现自己潜在的才干和能力等)。可概括成两个方面,即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亦即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就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以物质鼓励为主、精神鼓励为辅的原则,是人的行为激励的重要原则,也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行为激励原则。**,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坚持以物质鼓励为主、精神鼓励为辅的原则。第二,无论使用物质鼓励手段,还是使用精神鼓励手段,都必须把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着眼点放在人的需要满足之前,而不应放在人的需要满足之后。社会应该造成一种机制,使人们能够为自己的物质利益、为自己的各种需要的满足而奋斗。第三,必须在人的需要同需要的实现之间建立起具体的可以度量的内在联系机制。在改革深化过程中,不仅使主体的需要的满足程度同主体对社会的贡献直接联系起来,而且使二者成正比,即对社会的贡献愈大,需要的满足程度也应愈大。第四,在满足人的基本需要的前提下,必须同时注意满足不同人的不同方面及不同层次的合理需要。只有区别不同人的不同的合理需要,并创造条件,尽量满足这些合理需要,才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第五,必须注意满足人的不断发展着的需要。只有在满足人的不断增长的物质需要的同时,并不断满足人的政治、文化等高层次的需要,才能使人的积极性得到更好的发挥。三拥有文化资源的群体在现阶段的合肥市,许多群体或阶层都拥有较多的文化资源,如前述的领导干部阶层、经理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以及私营企业主阶层中的一部分人等等,但因突出地拥有文化资源而自成一个阶层的,主要是我们所说的专业技术人员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是由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且已在1983年以前被评定专业技术职称或在1984年以后被聘任一定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所组成的社会阶层,具体包括工程技术人员、农业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含自然科学研究人员、社会科学研究人员及实验技术人员)、卫生技术人员、各级各类教学机构中的教学人员、民用航空飞行技术人员、船舶技术人员、经济业务人员、会计人员、统计人员、翻译人员、图书资料管理人员、档案管理人员、文博人员、新闻出版人员、律师、公证人员、广播电视播音人员、工艺美术人员、体育人员、艺术人员等。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在整个社会阶层结构中的具体阶层位置,由其拥有的文化资源的量来决定。不过,由于文化资源的资格认定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政府有关职能组织做出的,所以,来源于政府职能系统的组织资源对这些社会阶层位置是有影响的。四较少或很少拥有三种关键性资源的群体在现阶段的合肥市,较少或很少拥有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群体,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社会阶层,即工人阶层、农民阶层与无稳定职业者阶层。工人阶层的具体构成包括:国有、集体企业单位的工人,原国有;集体企业改制由国家或集体控股的有限公司的工人,三资企业和私营企业的雇工,乡镇企业工人和部分农民工。按工作行业分,工人阶层又包括产业工人与商业服务业工人两个亚群体。农民阶层由具有农业户口且仍主要从事农林牧渔业生产的农民构成。无稳定职业阶层指的是就业、收入及生活处于不稳定状态并缺乏必要生活保障的人群。其主体是生活处于困难中的失业待业人员、下岗职工、退休工资较低人员、找不到工作的农民工及缺乏劳动技能和能力、没有其他经济支持的老年人与病残人员等。上述三个社会阶层都不享有三种关键资源,都直接或间接地处于其中一种或超过一种资源的控制支配之下。这三个社会阶层的具体阶层位置,不是由三种关键资源的拥有量来划分的,而是由他们的就业状态来决定的。工人阶层内部的*大差别在于:首先,公有制经济中的工人在名义上仍有权分享一部分公有资产的收益,比如劳动保障、退休金、医疗保险、住房以及各种福利待遇等,虽然目前所能分享的这些福利待遇越来越少,但其中的许多人仍在或多或少地享受着这些待遇;其次,非公有经济中的雇工之间也存在着就业状态的差异,有些非公有制企业尤其是一些跨国企业也向雇员提供住房、医疗保险等福利;再次,农民工的不同之处则是,他们遭受着由城乡二元体制所造成的就业歧视。无稳定职业者阶层与工人阶层、农民阶层的一个重要差别就是就业的不稳定性。我们所分的四大基本群体——组织资源群体、经济资源群体、文化资源群体和较少或没有三种资源群体只能是暂时的,随着市场化、城市化的深入,阶层间流动也日益加快。在这四大基本群体中,有两个群体即组织资源群体和经济资源群体因拥有*关键性生产资产而居于优势群体位置,它们在阶层系统中是支配阶层;较少或没有三种资源群体因缺乏关键性生产资产而居于弱势群体位置,在阶层系统中是被支配阶层。如合肥市的公有制工人阶层在改革开放以前,他们的社会地位、收入水平在当时的社会结构中处于中上层次;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公有制工人阶层随着改革的深入,市场化进程的加速,收入水平相对下降,社会权力地位也逐步下降,在当前的社会结构中已处于被支配阶层。在支配阶层与被支配阶层之间,存在着一些中间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和个体户阶层,它们居于半自主性的阶层位置上。在社会转型时期,组织资源的影响力逐渐减弱,经济资源、文化技术资源的影响力逐步增大;社会阶层之间流动较多,特别是中间层向上、向下流动很频繁。如个体户阶层投资获得成功,很快发展成为私营企业主阶层,而投资失败,则会沦为雇工阶层、无稳定职业者阶层。城市化和市场化将使合肥市未来的社会结构变迁受经济资源、文化技术资源的因素影响变大。5.农民阶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非农化程度的提高,合肥市农业人口越来越少,主要集中在郊区。如上所述,本研究报告所说的农民,是指纯粹或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据合肥市公安局的统计,2000年,合肥市纯粹或主要务农的农民约有14.8万人,约占全市劳动人口的15.6%。这个阶层的文化程度多半在初中以下,2000年人均纯收入3572元,平均收入水平偏下,但阶层内部的收入差距也较大,种养专业户的收入比一般农民的收入高得多。6.无稳定职业者(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无稳定职业者主要指合肥市无业、半失业、失业及病残人员等。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合肥城市的发展,就业岗位日益增多,再加上吃“大锅饭”的影响,到1980年以前,无稳定职业者的人数越来越少。从20世纪80年代起,商品经济在合肥逐渐兴起,一些原来的无稳定职业者(如返城知识青年、“两劳”释放人员等)干起了个体工商经营,或者创办私营企业,逐渐转变成个体工商户与私营企业主。到90年代,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原来的工人阶层的一部分成员下岗,加入到无稳定职业者阶层;进城打工的农民中也有一部分人暂时找不到工作,使这一阶层迅速增大。合肥市登记的下岗失业人数占劳动人口的3.5%,除此之外,还有不少未登记的下岗人员以及属于单位内部下岗的人员,病残及无生活着落者所占比例也在4%左右。合肥市区现有无稳定职业者约20.6万人,约占市辖区劳动人口的21,7%。他们的文化程度较低,经济资源、组织资源缺乏,收入和社会地位都处在社会底层。他们的月收人在300元以下,家庭人均月收入则在200元以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合肥市产生了一些新兴阶层,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等。下面我们再分别扼要地勾画一下这些新兴社会阶层的特征。……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