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
董授经先生于十五年的底避祸游日本,往来京都、东京之间,十六年四月底归国。我那时正从美洲回国,也在日本住了二十多日。董先生到过的地方,我也游过不少;他见着的朋友,我也会着不少。但我在日本没有日记,二十多日印象感想遂都已模糊了;他有了这四卷的详细记载,不但替他自己留下了永久的纪念,还使我们读这书的人得着很大的益处。我在东京京都见的各位支那学家,人人都极口赞叹董先生功力之勤苦。现在我读这四卷日记,想像这位六十岁的学者伏案校书的神情,真使我这个少年人惭愧汗下了。 董先生在他的自序里,已说过他这书大旨有三点:**是访求古书。“凡遇旧椠孤本,记其版式,存其题识。七厄之余,得睹珍笈,以语同癣,谅深忻慨。”第二是搜访小说。董先生是近几十年来搜罗民间文学*有功的人,他在这四卷书里记录了许多流传在日本的旧本小说,使将来研究中国文学史的人因此知道史料的所在。第三,董先生是个多情的人,他的一生曾经过几度很深刻的恋爱历史;他在这日记里留下许多情诗,记着几番绮梦,“春蚕理绪,垂死方休;秋蛩善啼,向宵弥咽”,使我们约略窥见董先生性情,知道他不仅是一个书蠹,不仅是一个法家,而是一个富于情绪的老少年。 我们先看这三点。 记载海外古书的工作,自从杨守敬先生以至董先生和傅沅叔先生*近的访书记,都是嘉惠学者的事业,不用我在这里特别赞扬。董先生的日记里特别注重日本藏书的历史,如金泽的略传,如狩谷掖斋的详传,如佐伯献书记,如增上寺三藏的历史,如高野山的详记,如秘阁藏书的源流表,都可以使我们明了日本先代贵族学者提倡文艺的历史与精神。南葵,东洋,静嘉堂诸文库,不过是继续这种爱好文艺的遗风而已。 关于小说戏曲的访求和记载,董先生的书也有重要的贡献。如内阁所藏小说中,有《封神演义》,是明刻本,编者为许仲琳。此书作者的姓名,在中国久无可考,赖有此本可供考证。又如(岳武穆演义),本子*多,*难考证;《内阁目》有明余应整编的八卷本,有明熊大木编的十卷本;又有十一卷的嘉靖三十年本,前八卷为熊大木编,后集三卷为李春芳编。北京朱希祖先生藏有明刻本,编者为理学名儒邹元标,也和今本大不同。若合此诸本,将来定可以看出此书演变的线索了。又《英烈传》也有种种不同的本子,内阁所藏也有三种明刻本,都可供比较的研究。 关于第三点,我也有点感想。 日记属于传记文学,*重在能描写作者妁性情人格,故日记愈详细琐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