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瓦利(YvetteGayrard-Valy)译者:郑克鲁/国别:France/法国 |
出版社 | |
出版时间 | 2000-07-01 |
特色:
约5000年前,古希腊的水手在现在意大利西西里岛上,埃特纳(Etna)山脚下的岩洞里,发现一大堆酷似巨人骨头的巨大骨骼时,必定非常惊恐。一个个只有一个眼眶的庞大的头盖骨散布在洞里,他们一定是可怕的独眼巨妖,以前可能就住在岛上。如今,水手亵渎了巨人的坟墓,必将招致灾祸,*好是尽快逃走,离开这片土地。希腊人聚精会神地倾听旅行者的叙述,想象这些狰狞怪物的模样,知道他们与自己距离遥远,才放下心来。于是希腊人相信,西方那边住着一些独眼巨人,是他们妨碍了希腊人在西西里岛建立殖民地。这种说法代代相传。到了5世纪,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Thucydide)认定,埃特纳山坡正是独眼巨人所居住的地方;在荷马史诗中,命运坎坷的尤里西斯(Ulysse),目睹了海神波赛东(Poséidon)的儿子——独眼巨人波吕斐摩斯(Polyphme)——吞噬了他好几个同伴。同时代的哲学家安佩多克莱(Empalocle)也附和他拘说法。不过他们两人都弄错了。荷马所描述的巨人之邦不在西西里,而是在更北边,靠近那不勒斯的地方。有好几世纪之久的时间,人们都对独眼巨人的存在深信不疑,而且还为巨人家族添加其他成员。老普林尼曾提到,在希腊克里特岛,发现了希腊神话中巨人奥利安(Orion)的骨骸,有13米长。根据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Hérodote)的说法,另一个神话巨人叫俄瑞斯特(Oreste),骨骸要小得多,只有3.5米。据说,在希腊萨拉米(Salamine)地方,也找到了神话英雄大埃阿斯(Ajax)的骨骸。……阿拉伯人也认为独眼巨人存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巨人的传说更是甚嚣尘上,因为探险家陆陆续续在西西里岛发现许多巨人的骸骨。所谓“独眼巨人”这种生物,在数百万年前确实存在过。只是,它们徒有巨大的臼齿,却从未尝过人肉的滋味。其实,它们是食草动物,长着一对安详的小圆眼!那个神秘的巨人“眼眶”,其实是鼻孔——它们生前有一只长鼻子。事实上,这些巨大的生物乃是矮脚象,从来不伤害别的动物,距今约200万年的第四纪初期时,生活在地中海海岛中。人类撞见矮脚象的骨骸时,它们早已灭绝多时,欧洲地区的其他象类也有同样的命运。它们在人类的想象之中,居然变成了可怕的巨人。随着文艺复兴到来,出现了一批文化精英,热衷于探索自然界的各种现象这股探索的浪潮在往后几世纪越来越壮大。从此以后,有教养的不仅是修道士,还有世俗之人。世俗的学者非但兼通医学、天文学、数学、工程学,往往还熟谙炼金术和巫术——这是两种可以获得丰厚收入的技能。学者享有崇高的声望,在赞助者的保护之下,金钱不虞匮乏,而能全心投注于观察,终日研究和思考。这些学者逐渐形成流派,有学生和门徒追随。由此又产生了一批新起的业余学者,他们到处旅行,互通书信,讨论各种问题,传播新的理论。到了15世纪末,印刷术和廉价布浆纸发明出来了,更促进了这类的研究风气。人们对自然科学变得异常着迷。“古怪的”发现层出的不穷。收藏丰富的珍奇古物,往往不加区别地混杂在一起,成为五花八门的“古物陈列室”:化石和绘画、雕塑、水晶器皿,以及形形色色的动物、骨架与标本(有些是真正的奇兽标本,有些则是由来源不明的各种骨骸拼凑起来的),都并列在一起。当时把一切从地下挖掘出来的东西,都称为化石,包括各种生物遗骸、石化物、矿物,甚至史前的工具。有人开始编纂这些收藏晶的目录。**部化石收藏集出版于1561年,而**部化石目录集——萨克森(Saxe)的化石收藏目录则于1565年在苏黎世问世,是由瑞士博物学家格斯纳(ConradGcsner)编纂的。当时*出色的一批收藏品,属于1585年上任的教宗西克斯都五世(SixtusV),并由梵蒂冈植物园主任梅卡蒂(MichelMercati)编造收藏晶清册,包含史前工具、化石和重要的矿石。不过,这部《梵蒂冈矿物集》到1719年才出版。意大利的矿物学家阿德罗万蒂(UlimeAldrovandi),把自己的收藏编成87卷目录。他这部《矿物博物馆》在1648年出版,书中列举了脊椎动物的化石。17世纪,西方*早的科学期刊问世。1665年法国出版了《学者通讯》,英国出版了《皇家学社哲学通讯》。科学开始在知识分子中间普及。从此以后,由于各国学者相互的合作,以及学者与业余研究者之间的合作,加上知识的传播,科学日益发展。采用比较解剖学的方法,以一颗牙齿为线索,就能够拼凑出已灭绝物种的全貌根据居维叶比较解剖学的原则,可以得到以下的结论:如果我们能掌握动物身体的一个重要部分,特别是牙齿,就可以重新构建出它身体的其余部分。居维叶认为:“如果某种动物消化器官的构造利于消化新鲜肉类,那么它的上下鄂就必定能够吞噬猎物,它的爪子就可以抓住猎物,把猎物撕碎,它的牙齿可以咬碎肉块,它的运动器官的构造利于追逐和抓到猎物,它的感觉器官可以察觉到远方的猎物,至于它的头脑则具备不可或缺的本能,使它知道如何埋伏,等待猎物掉人陷阱。”他曾有过一个绝佳的机会来验证上述的论点。有一天,他在蒙马特尔的石膏矿区找到了一块小型的下颚骨,经他辨认,颚骨上面的牙齿属于负鼠所有。今日只有在美洲和澳洲还找得到这种有袋小动物。居维叶打算利用这颗小小的牙齿,演出一幕精彩的戏。他邀请同事们来参观挖掘其他部分骸骨的过程,而他在事前就已经胸有成竹,应该能找到负鼠所特有的袋状骨骼。果然,他的预测在大家眼前应验了。居维叶曾以生动的言辞,描述他对重建生物原貌这项任务的感受:“我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别人拿给我好几百块残缺不全的骨骸碎块,分属20多种不同的动物,我必须把它们都安放到正确的住置。这几乎是让死去的动物复活。虽然我不能像天使那样吹响复活的号角,但是我有一套适用于生物的不变法则。在比较解剖学的法则之下,每块骨头、每个碎片自然会各就各位。我无法形容这项工作带来的乐趣。”居维叶运用比较解剖学的方法,鉴别出几十年前的人根本无法想象的生物,例如第三纪和第四纪的长毛象。因此就把它称为莫湖兽,或称始失了。化石交易商人的出现业余爱好者并不一定都是慷慨无私的。由于人们的兴趣不断增长,化石也就提供了商机。此外,博物馆和古生物学家也都在寻找更多的研究材料。只要有顾客,商人自然会出现。化石地层附近的居民很快就明白,他们能够从地里获得丰厚的收入。*著名的例子是英国的安宁(Anning)一家。他们住在西南岸莱姆里季斯(LymeRegis),那一带拥有丰富的中生代海洋爬虫化石。18世纪末期,这家的父亲理查,把他找到的化石卖给来参观的人,以改善家境。他死后,两个孩子约瑟夫和玛丽,还有他们的小狗,把出售化石作为家庭企业,经营得有模有样。这个地区的海岸是一大片悬崖,露出不同的地层,暴风雨之后,常有泥土会崩塌。为了寻找化石,玛丽常带小狗,沿着悬崖蹓跶。她把搜集到的化石卖给公爵、男爵和其他贵族,他们是为了赶时髦而研究古生物学。这些人*后常会以遗赠或捐赠的方式,将化石收藏品送给大英博物馆。玛丽和她的小狗有不少出色的发现。**副经鉴定为鱼龙骸骨,就应该归功于他们。这副骸骨由霍姆(EdwardHome)爵士以23英镑买走。由这类动物知名度日益提高,身价随之节节上涨。4年以后,另外一个—鱼龙的标本以150英镑拍卖出去。1824年,白金汉公爵(DukeofBuckingham)以同样的价钱,买了一副未经鉴定但相当完整的动物骸骨——后来证实是蛇颈龙——同样是由玛丽和她的狗所找到的。不完整的骸骨价钱要便宜得多,像居维叶只出价,10英镑就买到了一根禽龙的股骨。当然也有人并不那么功利。例如在英国纽卡斯尔(Newcastle)煤矿区,有个杂货商阿特雷(Atthey),用自己的货晶跟矿工交换化石。一有时间,他就研究化石。他并没有利用化石发财,*后甚至还破产了,但他的工作获得科学家们长久的尊敬。德国的豪夫(BemhardHauff)使化石交易更趋完善。从19世纪90年代开始,他提供客户“现成的”化石:他把动物骨架整理干净,在黑色的板岩上重新组合起来,而这些骸骨原先就是嵌在黑色板岩里面的。他的实验室里各类存货充裕:鳄鱼、蛇颈龙、飞龙、鱼以及各式各样的无脊椎动物。他的收藏品中*值得一提的是鱼龙,因为在研究了他所拥有的一块化石后,人们才发现了鱼龙有背鳍和尾鳍。遇见洪荒时代的生物在时光中漫游,是科幻小说中一种重要的类型。美国小说家布拉德伯里(RayBradbury)的小说里,主角穿越了百万年的时空,遇到洪荒世界的怪兽,陷入了焦虑与惊恐。灯塔警报器“嘘!”麦克顿说:“在那边,有一个脑袋冒出来了!”他指着黑黝黝的一片对我说。果然,有样东西游近灯塔。夜晚十分寒冷,高耸的圆塔楼仿佛冻僵了。灯塔的闪光来回晃动,警报器的呼唤,穿透了浓雾。没有办法看得更远,看得更清晰。但是大海就在前方,海浪向岸边翻卷而来。大地平静安谧,漆黑一片,黝暗如污泥,我们俩孤零零地待在高耸的塔楼里。在我们前面远处,有一丝激起的浪花,后面是一排波涛,有样东西自浊浪中浮起。突然,一个头在冰冷的海面上冒出来,黑乎乎的大头,上面一双大眼。颈子露出来了,接着出现的——可不是身躯——还是颈子,仿佛长得没有尽头的颈子,一直往上伸展。现在,头离海面已有100多米高,细长而美丽的颈子,颜色深暗。到这时,躯体才逐渐冒出海面,如同黑色的珊瑚岛,上面布满贝壳和甲壳类动物。*后,可以看到一条尾巴在起伏。据我观察,这只怪物从头到尾大概有270到300米长。我记不清说了些什么,只知道自己说了话。“勇敢些,小伙子。”麦克顿在我耳朵旁说。“不可能,我在做梦吧?”“不是做梦,强尼,我们以前的生活才是梦。你眼前所看到的,正是1亿年前的生活景象。这种生活没有改变,改变的是我们——我们和地球。我们生活在一场梦里。是我们。”怪物在远处冰冷的水中缓慢游动,阴气森森但又威风凛凛。雾气在它周围飘荡,有时候模糊了它的轮廓。灯塔的强光突然射下来,照亮了这头动物的眼睛,反射出彩色的光芒——红色,白色,红色,白色——仿佛是张唱片,用原始密码发出光的讯号。一切都静悄悄,静得像雾,那笼罩着怪物的浓雾。“这是恐龙,要不然就是那个年代的某种动物!”我蹲下来,攀住楼梯的栏杆。“没错,一定是那个年代的动物。”“可是那些动物已经灭绝了!”“没有灭绝,只不过是钻到地底下而已。钻得很深、很深,在万丈深渊的底部呢。深不可测——这个词儿不比寻常,强尼,这个词含义无穷。它可以指冰天雪地,天边的黑暗,还有世界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