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世骧文存

作者陈世骧
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8-12-01

特色:

找寻各种文学间不管多抽象的共相,并进而细察每种共相的特点,是比较文学的要务之一。把本国和他国相对共相的实际例子排在一起,能使各个共相的特色产生格外清楚,格外深远的意义;这种意义是光用一种传统的目光探讨不出的。所以比较文学的要务,并不止于文学相等因式的找寻;它还要建立文学新的解释和新的评价。 当我们说某样东西是某种文学特色的时候,我们的话里已经含有拿它和别种文学比较的意味。我们要是说中国的抒情传统各方面都可代表东方文学,那么我们就已经把它拿来和西方在做比较了。我们所以发现中国的抒情传统相当突出,所以能在世界文学的批评研究中获致更大的意义,就是靠这样的并列比较。 近世论中国诗者,在西洋有种说法,以为中国没有广义抽象的“诗”字,如英文的poetry者。这话只有片面的道理。我们很可以问,中国人人熟知的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那“诗”字不是广义抽象的是甚么呢?但若说中国的“诗”字和英文的poetry字一般应用起来,意义范围和所引起的联想作用常有不同,倒是一部分事实。不过自然我们也要记住德文的putching,甚至声貌甚似的法文的poésie,和英文的poetry在应用及联想上也不是处处相同的。 现在我们想试着探求“诗”字原始构成的因素,援引较可适用的比较文学,和比较文字学的方法,看出它*初的得形成义,有其根本的特点,和其他古文化的类似产物有所不同,而又有所相通。因而它在传统的解释和沿用中也有各种异同。 初民谣咏,自成天籁,这在各国古文化中都早到洪荒难稽的时代。但这样的谣咏,都各各是独特的,具体的行为,要过多少算不尽的岁月,也还没有一个抽象的总名词普遍代表。甚至于有些长篇巨制都已传下来,会过好久,也还是没有一个总括的命名。“诗”字是这样的难产,一则自然是因为抽象观念熔铸成词之较难,再则是因为它根源复杂,与其他原始艺术综合着,各文化集团自有其不同的观感。等到“诗”一个字的定名成立,可以说是一个文艺哲学范畴初步的建树,也可以说是文艺批评的开始萌芽。 西洋文艺哲学与批评,上承希腊。可是说来也许像大为奇怪,事实是直到亚里士多德(Aristotle)时代希腊文中也竟还没有一个“诗”字像poetry那样的共名。亚氏《诗学》(poetics)是一创举。但他**章开宗明义,先道出这个事实:古希腊到亚氏时代还无代表诗之专字。他这段话我们译为文言,或与本来意味尤近: “兹复有一艺焉,唯藉语言以‘模效’。其体或散行,或和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