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
福熙回绍兴去了,《北新》暂时归我编辑,40期之后亦许移到北京去编,改为月刊,扩充内容。你寄来的一篇《中国文学的婉约与豪放》,我冒昧地留下登《北新》,想来不致见怪吧? 你有来沪之意,那是很好的。到沪之后,你如愿意,想请你到书局帮忙。今奉上洋念元,以作川资。 人都难免有患难的时候,患难时得朋友的帮助是算不了什么的。 冒昧地写了这几行,未了顺祝平安抵沪。 小峰,五月卅日 不过李小峰的资助当时没有汇出,因为信上还注有一行小字:“贵处汇兑不通,故未能汇上,奈何!”虽然如此,但李小峰的邀请是诚恳的。 赵景深到上海后,靠着郑振铎、顾均正和徐调孚等文友的帮助,*先进的是开明书店。那时他就住在徐调孚家里。后来经过李小峰的再三邀请,才在1930年进了北新书局。因为那时赵景深已在文坛上有些名气,在北新书局当上了总编辑。 李小峰早年翻译过一本儿童读物《两条腿》,正巧赵景深也搞着儿童文学——安徒生作品就是赵景深**个介绍到中国来的。 赵景深初进北新书局,与李小峰**次见面,别提有多开心!他们一样是圆圆的脸,都戴着一副很深的近视眼镜;一样是矮胖的身体,都剃着平顶头,衣着又是一样地朴素。真是一见如故,一谈就是半天。谈话中不时哈哈大笑。 1931年,两人合计着翻译一套德国的格林童话全集,结果共出了14册。其中只有一册为李小峰所译,其余全为赵景深所译。这套童话销路很好;因为可以任意选购,所以价钱不贵,买的人很多。当然,买齐全套的也不乏其人。此外,1934年又由赵景深编了一套儿童图画故事,共出了55册。每册都是很薄的一本,几分钱一本,彩色封面,更受孩子们的欢迎。其中有《小黑炭打熊》、《一粒豌豆》为赵景深所写。不过这套儿童图画故事不是以北新书局名义出版,而是为了可以多申请一些纸张,以小朋友书局名义出版的。至于其它的儿童读物,确实又编了不少,就不——赘述了。 当时北新书局有自己的一台印刷机,只用一名印刷工人,名叫朱清泉。因此每版只能印几千册,已经很了不起了。在印套色封面时,由于技术困难,印坏了不少;后来朱清泉改进了操作方法,加了个什么零件,使套色准确无误,再也没有印坏过。听说后来朱清泉自己开了一家印刷厂,并且自当老板,发了大财。 出上述两套书,李小峰花的力气不小。从申请纸张直到装订成书,无一没有他的劳力。赵景深则对于校对十分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