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历史中的非理性

作者编者:刘献君
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3-02-22

特色:

虽然非理性主义各流派都认识到人是社会的动物,是离不开社会的。但他们都坚持把个人和社会对立起来,主张个人和社会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冲突。在他们看来,把个人与他人和社会隔离开来或孤立起来,不被他人和社会同化,是至关重要的。他们把人的解放仅仅理解为个人向社会的抗争,只看到个体和群体、生命本能和社会规范之间的冲突。他们认为社会是个人的乌合,在社会中个人的能动性、个体性被扼杀了,人被异化了。他们批判社会压抑个人的自主性、把个人当作木偶和工具,反对在虚假的整体主义旗帜下消灭个体或将个体溶人整体之中。如海德格尔认为人一旦获得社会性的存在就必定异化、沉沦,就同自身相分裂,失去自己的人格和自由,成为非本真的自己。他认为,死亡是和个人关系*密切的,死亡*能证明人的个体性,别人谁也不能代替我去死,只有死亡才能使人醒悟到自己的独一无二性。萨特认为在个人和他人的关系上,每个人都想把他人当作自己的对象、客体。又想竭力摆脱自己成为他人的对象、客体的地位,这就使人们相互之间处在紧张乃至冲突的关系之中;当个人在社会中受到他人的“关注”而成为客体时,就处于无法克服的异化之中。 三、非理性主义的得失 非理性主义的主题蕴含着非理性主义的得失。非理性主义提供了许多理论思维和哲学探索方面的经验教训,可供我们借鉴。(一)非理性主义的合理成分 非理性主义在非理性研究方面有许多有价值的成果,其合理成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非理性主义认识到理性的有限性、重视人的非理性具有积极意义。这启迪了我们的思路,启发人们重新考虑和深入研究理性与非理性的关系。 理性和非理性都是人的精神属性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理性指导和支配着非理性,而非理性又可以调节和补偿理性,在理性中融合着非理性,在非理性中深藏着理性,二者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动的。理性离不开非理性,人的理性只有深入到非理性的层面才不致流于概念游戏,哪一个提倡理性的哲学家不借助于非理性的灵感和激情来建立自己的哲学体系呢?非理性主义作为对传统理性主义的一种冲击和突破,也离不开理性的思考。实际上,非理性主义也不是无理性的哲学。所谓非理性主义是就其内容而言的,无非是说它在观点上突出和强调了人的非理性因素,它是一种学理上的概念,它与精神错乱或不讲逻辑的胡思乱想、胡言乱语完全是两码事。非理性主义哲学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