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宗师(纪念刘国钧先生百年诞辰学术论文集)

作者肖东发、刘兹恒、王余光、张涵等
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9-11-01

特色:

片断:刘国钧先生生平简介刘国钧字衡如,1898年11月15日生于江苏南京,1980年6月27日在北京逝世。他是我国著名图书馆学家、教育家、九三学社社员,生前担任中国图书馆学会名誉理事,中国图书馆学会编译委员会、分类法编译委员会顾问,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主任,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成员,国家科委图书小组成员,北京图书馆顾问,研究员等职。刘先生从本世纪20年代至80年代辞世,60年研究不辍,出版了大量图书馆学、书史等方面的专文、专著及译作,为图书馆工作理论和技术方法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知识渊博,涉猎广泛,在哲学、宗教学领域也颇多建树。刘先生1915年进入金陵大学文学院读书,1920年毕业后,留在金陵大学图书馆工作。当时中国正处于一个动荡不定而又充满变革的年代。1917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给中国知识界、思想界注入了新的活力,民主和科学成为追求的目标,许多西方学者来中国讲学,把西方先进学术思想介绍给中国知识分子。在这种学术背景下,中国的图书馆界兴起了“新图书馆运动”。在此之前,中国图书馆学并未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而是融于目录学、校勘学、版本学等传统学科中,图书馆还保留很多藏书楼的痕迹,虽然有些西方图书馆思想、方法和技术流入中国,但这一时期无论是近代图书馆还是近代图书馆学均处于萌芽时期。“新图书馆运动”把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应用到图书馆工作及研究中,推动了中国图书馆近代化进程。这一时期的思潮给刘先生以强烈冲击,使他思想中埋下深刻的民主和科学的意识,这种意识体现在他的几十年研究工作中,是他进行学术研究的起点和契机。在金陵大学图书馆工作一段时间后,刘先生留学美国,进入威斯康星大学哲学系、图书馆专科学校及研究院学习,获哲学博士学位,留学生活使他有机会直接接触到美国先进的图书馆思想理论。当时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深深体现于图书馆建设中,使美国图书馆事业呈现一种蓬勃向上的生机。目睹中美图书馆天差地别的刘国钧抱着一种把美国先进经验介绍给落后的国内图书馆以资借鉴的愿望,写出了一系列介绍近代图书馆的文章,如《近代图书馆之性质及功用》、《儿童图书馆和儿童文学》、《美国公共图书馆概况》、《关于大型图书馆的图书编目工作组织》等。1925年刘先生学成回国,任金陵大学图书馆主任,兼任文学院教授。在图书馆实际工作中,他开始把精力集中到分类法研究上,而这一问题也正是20世纪初中国图书馆的当务之急。这一时期,大量的西方科技书籍传人中国,而对这些所谓“新书”,图书馆旧有的四部分类法已不能满足新形势的需要,为解决这一问题,许多馆采取新旧并行制,即用四部法分中国书,用新法处理西学书,但这一方法由于其缺乏完整性和科学性,只能是一种权宜之计。1909年《杜威十进分类法》传人中国,许多人尝试在此基础上编制一种统分中西图书的分类法,如沈祖荣、胡庆生的《仿杜威十进分类法》,杜定友的《世界图书分类法》,王云五的《中外图书统一分类法》等。但这些分类法都没有脱离杜威法体系,或仿或补,对中国图书的具体情况有不适之处,所以刘先生的目标是编制一种符合实用的放弃杜威十分体系的分类法。在研究的同时,他还积极参加一些学术会议及活动。1925年9月,中华图书馆协会组建五个委员会:图书馆学教育、分类编目、索引、出版,刘先生和杜定友被分别任命为出版委员会的正副主任。1928年秋,金陵大学文学院开设图书馆课,刘先生同李小缘、万国鼎等共同执教。后记:编后记刘国钧先生是20世纪中国图书馆学史上成就*卓越、著述*丰富、贡献*杰出的学术大师之一。为隆重纪念刘先生百年诞辰,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甘肃省图书馆联合发起、共同举办“刘国钧先生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这次会议的主题为“刘国钧与20世纪的中国图书馆事业”。自1998年8月发出征文通知后,得到海内外有关研究工作者的热烈响应,截止到1999年9月15日共收到论文70余篇,其后又陆续收到数篇,已无法编人论文集中。本论文集共分为五部分:**部分为刘国钧先生的生平及有关纪念性文章,包括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留学、在金陵大学述职、在国立西北图书馆创业、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任教等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缅怀文章;第二部分为学习论述刘国钧先生在图书馆学各个有关领域包括图书馆学理论、图书馆事业、图书馆学教育、中国书史、目录学史、图书分类法、图书馆目录及图书馆自动化等方面学术成就的论文;第三部分为本学科领域更加广泛的论文,有的论文篇幅过长,不得不作一些节略,特此说明,并望作者给予谅解;第四部分为因本书篇幅所限,部分征文的摘要;第五部分为刘国钧先生的著译系年目录。通过这些文章和目录,我们不难看到刘国钧先生的一生是不断学习,不断进取,不断破旧,不断创新,勤奋努力,硕果累累的一生。他热爱并忠诚于自己所从事的图书馆事业,始终站在学术研究的前沿,紧密联系社会的需要,及时解决事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充实发展图书馆学理论。通过这本书,我们还可以看到:刘国钧先生的业绩和著作已产生了广泛和深远的影响,教育并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他们用这样多的学术成果来缅怀纪念一代宗师,充分说明刘国钧先生的事业和著述得到了继承和发扬,其意义更为深远。选编本论文集,肖东发、刘兹恒、王余光、张涵等担任文字编辑加工工作,并得到北京图书馆出版社的大力支持,薛美华、赵丽莘也作了大量工作。由于时间及水平所限,不当之处,尚望读者批评指正。1999年9月20日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